第81章 生物學,農學和醫學的地基(二)(第3/4頁)

“那我們下次試試再多做組合。”有工匠道,隨即皺起眉, “若是能知道那種無色透明的琉璃是怎麽燒出來的就好了。

現在他們用的琉璃都是從西域胡商那裏買來的,西域的琉璃透明度更高,聽說再往西邊走,應該就是仙畫所說的歐洲了,那裏出產的琉璃還要更好。

少監已經讓胡商去搜羅了,也讓工匠去試驗了,或許過段時間就有。“哎,希望如此吧。”

而一些豪富和權貴們舒服的倚靠在榻椅上,笑道: 然也。這鏡筒要是做得更好看一點,我等是很願意購買的。

誰不愛稀奇事務呢?拿著它看看花看看草不好嗎?

也有因為苦讀而感到眼睛模糊,要湊近書本才能看清楚上面文字的士人們怦然心動: “這東西好,如果出了我肯定買!不過,要是能不用手拿著就更好了。

手要用來翻書嘛。

【雖然這時候的顯微鏡還觀察不到什麽特別的東西,但也是一個新鮮的玩意兒,

在上流社會很流行。磨制鏡片,制造儀器在當時都是很時髦的事情。很多科學家也樂於用顯微鏡去觀察一些細節。比如提出了自由落體定律的伽利略,他自己做的顯微鏡,據說可以放大30倍,第一次觀察到了蒼蠅的復眼。】

一只蒼蠅被放在了現代的高倍顯微鏡下。

鏡頭不斷的放大。

它的一雙眼睛的微小構造呈現在天幕上,纖毫畢現。它們在鏡頭下顯現出金屬的光澤和均勻整齊排列的幾千個小眼,猶如精密的科技造物。

……

天幕下響起了一片吸氣聲。

“老天爺!” “我滴個乖乖!”蒼蠅的眼睛居然長這個樣子?!

小孩子們紛紛將嘴巴張成圓形,這也太有趣了!

【還有英國皇家學會的羅伯特·胡克。對,是胡克,不是虎克,制造了雙鏡片的顯微鏡,還出版了一部《顯微圖譜》。】

【這本書裏面記錄了他觀察到的一些細節和一些小東西,就好像,跳蚤,還有虱子。】一位穿著優雅裙裝的貴族小姐正在翻看《顯微圖譜》。

她翻到了跳蚤和虱子的那一章,書都掉到了上,她輕拍胸脯,發出了驚人的尖叫聲: “天啦,跳蚤居然長得如此醜陋!

現在網上還能找到《顯微圖譜》裏關於跳蚤和虱子的插圖。

胡克的畫也畫得不錯,很生動,可以清晰的看到跳蚤和虱子的節肢,甚至是腿部上的毛刺。路小柒索性又放了跳蚤和虱子的實際放大照片。這下就看得更清晰了。

原本蒼蠅的復眼出現時的吸氣聲直接變成了尖叫聲。

尤其是女人們。

因為這跳蚤和虱子放大後,看上去實在是太惡心了點!而這兩樣東西又非常的常見,在頭發裏,在稻草裏,誰家尤其是農家沒幾只跳蚤呢?

有剛出嫁的新媳婦緊緊抓著自己夫君的胳膊,顫抖著說: “待會兒燒點水,我要再洗個澡。”想想這些可怕的蟲子有可能在自己的身上爬過,汗毛都要立起來了。

也有主婦暗自決定,要把家裏的物件都好好的洗一洗再曬一曬,即使再忙再累再費柴禾也要——仙畫無意之中竟然改善了古代的個人衛生習慣!

只有博物學家和有好奇心的士人以及大夫們在觀察跳蚤和虱子的形態。原來它們竟然像

昆蟲一樣是有口器的。

所以才能咬人。

更有聰明的,立刻反應過來,在鼠疫中,或許就是攜帶了病菌的跳蚤用口器將這些臟東西注入了人體內。

所以真的要滅鼠滅跳蚤!

【這本書裏還第一次記錄了“真菌”的發現。】

正在專心研究的羅伯特·胡克伸手摸向一本書,入手的手感有些奇怪。他擡頭後才發現可能是因為天氣潮濕,皮革的書封皮上起了一層白色泛綠的毛。

胡克皺眉,想要拿手帕把這層毛擦掉,但鬼使神差的他卻停住了動作,然後似乎是想到了什麽,他飛速將自己制作的顯微鏡拿出來,然後小心翼翼的用鑷子從書皮上夾了一些毛絮放在鏡子下面。

他看到了一副神奇的場景——這些毛絮在顯微鏡下長長細細,有的頂端頂著一個圓球,有的卻似乎頂著盛開後又殘破的花朵。

胡克被這個場景吸引住了,趕緊拿素描本畫下來,然後在草稿上寫道: “通過這次的觀察,我認為植物和動物腐爛後或許就會產生這種低級的、不復雜的生物。

趙過重復這句話: “植物腐爛後就會產生……”他主動忽略了句子裏的“動物”。

孫小羊忽然想起來,興奮的道: “我在爛掉的豆稈上看到過這種。”

毛茸茸的,像是春天時候的柳絮,一團一團,灰白中泛著綠或者是藍。這就是真菌嗎?趙過點點頭,臉色有些凝重: “我也看到過。”

但不是在已經死去的植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