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生物學,農學和醫學的地基(二)(第2/4頁)

人群中,有人懵懂的問: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聽上去很美呀!犯什麽罪了?

一本書被清風徐徐吹開,即使他沒讀過幾年書,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俏皮與閑適。

有人嗤笑一聲: 這朝代叫清,你懂了吧?

這……那人這才想通,一時之間竟然也不知該說什麽好,憤憤不平, ”那難不成讓人家不要說話嗎?

不寫詩,不寫書,才能明哲保身。那些被殺頭的人未免也太冤了吧!

【而與之相反的是,西方的種子卻在蓬勃發展。】典雅的石柱飛速的向上生長。

形成建築。

建築形成城市、大學、醫院。

航行歸來的船只帶來了遠方的珠寶,也帶來了新的知識。

有人開始拿著手術刀開始研究人體解剖,有人拿著望遠鏡擡頭對準了星空,有人背起行囊開始研究自然。

【傳統的描述性生物學,一開始只是將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描述出來,分門別類的歸納好,這一方面,咱們有李時珍,而西方有林奈。】

【說到這裏,UP主又忍不住要吐槽了。李時珍和林奈,都是醫生和植物學家,研究的東西也都差不多,甚至成果都類似,但是受到的待遇卻是千差萬別。 《本草綱目》在李時珍活著的時候都不能出版,在後世也經常被崇古的大夫們吐槽。而林奈呢,有人贊助他考察,有大學邀請他去當

教授,他的研究成果也被接下來的科學研究者們一直沿用,還被後世尊為近代生物學、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

路小柒放出了《本草綱目》和林奈的著作《自然系統》的對比。在給動植物的分類上,兩人雖然體系有所不同,也有差距,但的確有著相似之處。

聽到《本草綱目》在自己生前竟然不能出版,李時珍苦笑一聲。

“現在應該不會了。”兒子安慰他道。

自從仙畫播放後,不僅皇帝的聖旨來了,給李家賜了匾和大量的金銀珠寶,連州府的大官都親自來了。還有名士自薦為《本草綱目》寫序。

李時珍看向天幕,眼神有些滄桑: “我只是擔心,現在想要追上西方,或許也已經晚了。”

【這差別簡直是….…嘖嘖。】

【世人知道林奈,而不知道李時珍,世人知道哥倫布,而不知道鄭和。就是因為我們近幾百年的科學發展史是不連貫的,甚至可以說是空白的。他們孤零零的冒頭,獨木不成林,而西方近百年的科學史卻是延續的,這些理論一直有人用,一直有人提,也一直有人在此基礎上再做創新,自然也就牢牢的掌握住了話語權。】

【牢騷發完,我們繼續。】

【後來,研究者們不再滿足於只描述動植物的外觀,他們開始研究與描述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的內部結構,比如哈維的血液循環和維薩裏的人體解剖等等。】

【他們還開始描述.…】

天幕上忽然出現了一些奇怪的圖像。

無數像是透明泡泡的不規則圓形、橢圓形的東西靜靜的漂浮。

它們有的有著光滑的壁,有的則粗糙無比,有的甚至還有著一根根的突起和小觸手。有的像是花朵,有的像是水母。

唯一相同的是,它們中間都有一個核。任何一個學過初中生物的人看到它們之後都會脫口而出——

【細胞!】

… …

孫思邈和葛洪等醫生精神為之一振。

來了,來了!

這細胞看上去和之前的病毒、病菌看上去差不多,都是奇形怪狀,不像人間能有之物。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那顯微鏡下面看到的?

仙畫很快給了他們答案——

【提到細胞,我們又要開始提到顯微鏡。正是因為顯微鏡的面世,才讓生物學進入到了微觀時

代。】

【之前我們說過,荷蘭的一個眼鏡商人詹森在1590年發明了顯微鏡。他和他的兄弟把放大鏡鑲嵌在了一個長的細管子裏,就成為了最簡易版本的單式顯微鏡。不過那時候的放大倍數不高,也就6-10倍,最多也就是可以把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蟲放大,所以也被稱為跳蚤鏡。】

詹森將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小心翼翼的放在黃銅打造的長筒中。

這長筒看上去倒像是單筒的望遠鏡。

“來,我試試。”詹森的父親摘了一朵花放在這單筒鏡下面,繼而驚訝的擡起頭, “哦,上帝!你成功了。

詹森笑了起來,不滿意的打量了這個單筒鏡: “但它還太素了一點點,要賣給那些貴族,得加上一些精致的雕花和珠寶才可以。

將作監的工匠皺起眉,他們見過後世的顯微鏡,因此也是將磨好的琉璃鏡鑲嵌在了長筒內。的確有放大效果,但是大概也就在幾倍的範圍內。

“你看他們用兩個鏡片,一個是中間薄,邊緣厚,一個是中間厚,邊緣薄。”有人眼尖的發現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