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十三)(第3/4頁)

【先是平定了“三峒賊”的叛亂,率兵三百大破石門寨,俘獲了賊首,立下了戰功。然後呢,又平定了閩中叛亂,據說“提孤軍從竹州進,且行且戰三百余裏”,被主帥稱贊他“忠勇過武將矣”!】④

【朋友們,宋慈不單單是個會寫文章的文人,是個法醫,還是個能帶兵打戰的武將呐!】看到這裏,李世民叫了一聲好,眼神流露出激賞之色。

他就喜歡這種能文能武的人才!

而酒樓內,宋慈面對同僚們忽然蜂擁而至的贊賞聲依然顯得很謙卑:

“當時的情況其實也沒那麽緊急,我也只是聽主帥的吩咐,不過是湊巧立了一些微末的功勞罷了。

不足掛齒。

旁人酸溜溜的:對於他之後青史留名,什麽開山鼻祖,什麽法醫學之父的名頭來說,這些可不就是一些微末的功勞嗎?

這人比人,真是氣死人!

這會兒,他們全然忘記了自己之前對宋慈的鄙視。

【後來呢,他又當過縣令,當

過通判,主要是負責一些民生的問題,比如平抑鹽價,整治饑荒等等,到任之處,頗受百姓好評。而宋慈,也就開始慢慢升官。】

【終於,在當官十四年之後,開始提點廣東刑獄,8個月裏面處理了200多樁積壓案件,開始了自己的傳奇職業人生。】

【這時候,他已經五十四歲了。】五十四歲的宋慈,已經現出了一些老態。

頻繁的調動和對本職工作的負責態度,讓他兩登染上了風霜,唯有那雙眼睛依然犀利冷靜。

【他之前的人生,雖然也和斷案屍檢接觸過,但並不是主業。人到暮年,忽然之間被換到另外一個賽道上去,相信即使是年輕人也會有點懵,或者要不就糊弄糊弄得了。但宋慈不一樣,他向大夫學習藥理學,向老件作學習驗屍等解剖學,不僅處理了大量的案件,還在六七年的時間裏同時完成了《洗冤集錄》一書。】

【在這一方面的天賦何其恐怖!】

當上了提點的宋慈依然簡樸如初,下屬向他遞上卷宗。提點大人,這案件的卷宗全部都在這裏了。

宋慈翻了翻,皺起了眉,向下屬問了幾個問題,從表情就可以看出來他很不滿意。屍體還在仵作房?

宋慈起身決定自己去看一看。

下屬驚慌失色,連忙勸道:“仵作房臟汙晦氣,恐沖撞了大人,大人無需親自前往,若有事情吩咐小的一聲就行。

宋慈哼了一聲,甩袖就走:“看卷宗又能看出什麽?”

到了件作房,件作看到這麽大一個人物在旁邊盯著自己,拿工具的手都有些顫抖。

宋慈看不下去了,眉間的皺紋簡直可以夾死蒼蠅,最終沒忍住,伸手道:“拿來,我來。”【《洗冤集錄》的一開篇就對本文的內容寫得非常的清楚。】

豎列的文字出現在天幕上:

“獄事莫重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蓋死生出入之權輿,幽枉屈伸之機括,於是乎決。”⑤

【宋慈覺得,搞清案件的關鍵就在於做好受害人——不管是活的也好,死的也罷的檢查驗證工作。所以,這就是一本法醫的工作指南。

張湯對此有不同意見。

他不是否認宋慈在法醫學上的貢獻,只是覺得這東西對於斷

案來說也並不是那麽重要。斷案嘛,拿到真相的方式有很多種。

比如口供。

人都是脆弱的,只要嚴刑拷打,必然會說出真相。

張湯隱秘的瞥了一眼自家皇帝陛下,心裏閃過模糊的念頭——甚至有的時候,真相都不是那麽的重要。

陛下的心思,才是最重要的。

而和張湯不同的是,小件作小吳覺得自己受到了激勵。

原來自己的工作那麽的重要啊!

他內心其實一直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匡扶正義啊!只是在現實裏被人輕視鄙夷,這點小驕傲就只能一直藏在心底。

但現在,聽到連宋慈這樣的大官、這樣的能人都說查案最重要的是驗屍,小仵作竟然一下子變得熱血沸騰起來。

就連老吳頭這從件作崗上退下來了的,都有點激動。只有吳母嘆口氣,瞪兩人一眼:“有啥用,有啥用!照樣找不到好女子成親,哎!”

【從驗屍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屍體的初檢、復檢、各種死因等等等等,《洗冤集錄》裏的這五十三項內容,基本就襄括了法醫學的方方面面。】

【而這裏面,很多項內容即使是現在的法醫學也都在使用,可見他的科學性!】宋慈將一卷案宗放在了桌上。

幕僚問:這起案件已經結案了,提點大人可是發現了什麽不妥之處?

宋慈點頭:“農夫無緣無故的自殺本就少見,案件的口供與現場勘探也極為模糊,我懷疑裏面另有隱情。我想要開棺再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