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十三)(第2/4頁)

女士笑了笑,接過他的話:“那個調查者找出了真正的兇手。”白人法醫點了點頭:“於是,法醫鑒定學從此就誕生了。”

女士聳聳肩:“我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1235年前的宋朝,距離現在800多年前。”②片段戛然而止,路小柒的聲音響了起來。

【這是經典的美劇《犯罪現場調查》,這裏面提到的那位調查者就是宋慈。而這位法醫講述的故事就收集在宋慈寫的《洗冤集錄》中!】

【從這兒也能看出來,宋慈並不單單是華夏法醫學的開山鼻祖,而是公認的世界法醫學開山鼻祖!他的《洗冤集錄》被翻譯成了多國文字傳播到世界各地,是當之無愧的法醫學之父!】

【牛不牛?】

… …

牛!

天下的百姓們心中都浮現起這個字。

雖然他們不懂法醫堅定學是什麽,之前的中文字幕也未必人人都看懂了,但是路小柒說的話他們是能懂的。

看到自己族裔中的某人做出的貢獻,甚至連其他族裔都予以肯定,心中自然而然會生出驕傲和自豪之情。

這是人的本性使然。

就連宋慈所在的酒樓裏,原本有一些依然不屑的人,此刻眼神也都變了。

驚愕於被他們看不上的宋慈竟然在後世有著這麽高的評價,甚至連其他國家的人也都對他無比追捧!

而後,這種驚愕又變成了濃濃的羨慕。

一時之間,情緒有些復雜。

宋慈的情緒也有些復雜,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戴上“法醫學之父”的冠冕。他寫《洗冤集錄》純粹是因為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發現了從業者實在是水平參差不齊,整個行當甚至可以說一塌糊塗,讓他忍不住就想要做點什麽而已。

這些年經歷過的案子不由自主的就浮現在心頭。

五味雜陳。

而在另一個時空,汴梁的宮城之內。

大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正在回味著這句話——法醫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司法公信力”。③

何解?

他只覺得這句話很精妙,但猛然之間沒有參透其中的邏輯。

一時沒有想通的趙匡胤在此刻宛如現代大學裏那些在馬哲課堂裏懵逼的莘莘學子們。大家各有各的思量。

只有同樣的件作的小吳,關心得更為純粹:為什麽不把《洗冤集錄》放出來?好想看到裏面的內容啊!

【UP主研究了一下宋慈的生平,驚訝的發現,宋慈其實不單單是影視劇裏面所塑造的只專注於刑獄的專才,而是一個和皇甫謐一樣,幹一行愛一行,能文能武的天才。】

【他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爸宋鞏在廣州當官,主管的就是刑獄,相當於當時的廣州市公安局長兼市檢察院院長。宋慈在這樣的家庭裏長大,對於刑獄斷案也是耳濡目染。】

少年宋慈在書房裏復習著功課。

但耳朵卻悄悄的豎了起來,偷聽著父親和幕僚在旁邊房間討論案件。母親在窗外輕咳一聲,他立刻恢復了正襟危坐的姿態。

【不過呢,身為官宦子弟,宋慈還是老老實實走的傳統儒生的路子,考科舉、進太學,等待出仕當官。文章寫得還挺不錯,憑著這個成為了朱熹的徒孫,學的也是程朱理學。】

【三十一歲的時候,宋慈中了進士。本來終於可以當官了,但那一年,宋慈的老爸過世了,他得

丁憂。這一丁啊,就是九年。等到他再出仕的時候,已經是四十歲了,屬於大器晚成的代表。】

儼然是中年模樣的宋慈終於看到自己的名字登上了皇榜。

也曾意氣風發的和士子們慶功飲宴。

有人問:“宋慈,你的

任命可下來了?”

宋慈點點頭,帶著一點自矜的得意:授浙江鄞縣縣尉,不日將前往赴任。

但他最終還是沒有去成鄞縣,書童匆匆而至,帶來消息,宋慈手中的酒杯滾落在地。

鏡頭再轉,已然是披麻戴孝的悲傷模樣。

… …

西漢。

漢武帝劉徹皺眉:“丁憂九年,未免也太長了些。”

漢朝也丁憂,但並不強制。當然,官員們為了表現自己的孝心,遇上父母離世,還是會意思意思的上疏請辭。

劉徹一般是這樣,喜歡的得用之人就駁回,不喜之人就欣然接受。所以,他覺得這宋慈既然是大才,丁憂九年也太過了。

他看向身邊的張湯:“在斷案一事上,這宋慈也不一定就能趕得上廷尉呀!朕有廷尉,足矣!”張湯立刻躬身,謙卑中帶著感動:“願為陛下赴湯蹈火!”

張湯對外的形象雖然嚴酷,但是他對自己的業務能力還是很看重的,因此這一期的仙畫也看得格外仔細。

【宋慈真正的當上提點,也就是提刑官,主管一省刑獄是他當官十四年後的事情。這十四年,他都幹了些什麽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