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農業大學之旅(三)(第3/5頁)

【實至名歸!】

烈日下,農民脖子上掛著白色的毛巾正在幹活。

他腳下的水稻長得雖然不高,但是十分茁壯,已經有一大半都掛上了穗,只等著這些稻穗飽滿起來,就可以迎來大豐收。

他看了看遠方的天色,臉上帶著優愁。根據他的經驗,別看現在似乎天氣晴朗,但很快台風就要來了。

也不知道自己從農科所拿到的這些矮杆水稻是不是真的能抗倒伏。

到了晚上的時候,風雨交加。

一束束手電筒和煤氣燈的光亮了起來,農民們都擔心自己田裏的莊稼,寧可冒著暴雨也要來查看一下才放心。

微弱的光線裏,可以看到種了矮杆水稻的田裏面,雖然也稍微有些淩亂,但整體是沒問題的,大部分水稻都好好的。而旁邊還是種著原先水稻的田裏面,卻倒了一大半。

矮杆水稻,果然抗倒伏!

大部分的農民臉上露出笑容,而少數幾個唉聲嘆氣之余也都下定決心:“下半年還是要去農科所搞一點矮的稻種!詞一點秘的相種!

李世民沉默了。

他到現在都還不太習慣後世人用的各種計量單位。

無論是什麽,都動輒以億計!

聽聽,十二億斤!三千三百六十億公斤!

這是什麽概念?!

即使只是增產的部分,也可以養活整個大唐一大半的人了。

育種!必須立刻馬上開始育種!

大唐也要有自己的良種!

……

【大家知道,在90年代以前,咱們國家買糧食是需要糧票的吧?計劃經濟,每個人吃多少糧都是有計劃有規定的。而九十年代後,糧票作廢,糧食也可以自由流通了。你想買多少糧食就買多少糧食,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這原本是多麽正常的一件事情啊,對吧?老百姓們高高興興的,拿著錢去買糧。但有人就是要給咱們添堵。】

街上的喇叭不停的播放著:“本店收現金,本店收現金,無需糧票。”

米店裏大家高高興興的排著隊,拿著鈔票買上自己家裏需要的稻谷、面粉和大豆等糧食。

一派熱熱鬧鬧,充滿活力的場景。

【90年代中期的時候,一個叫布朗的漂亮國人發表了一篇類似智庫報告的文章,題目很驚悚,叫做《誰來養活中國》,轟動一時。這個布朗的意思呢,是中國人口那麽多,而且你們現在還放開糧食購買,中國的糧食根本不夠你們吃的,到時候只能向全世界來購買糧食,勢必就會引發全世界的糧食危機!】

“誰來養活中國?”

天幕下的百姓們陷入到迷茫中,誰還能靠別人養活不成?

肯定是自己養活自己啊。再不濟,不種地的話花錢去買糧。難不成,還指望別人能養活你嗎?

而且,漂亮國是哪個國?為什麽要來關心他們國家的事情?

劉徹在心裏琢磨了一下,目前路小染提到的其他國家已經有好幾個了,但這種口吻裏明顯帶著不爽和鄙視情緒的之前有一個倭國,現在有一個漂亮國。

他記得,倭國就像是匈奴,來侵犯過華夏。

那這漂亮國也是?

劉徹冷哼一聲,不知道這名字很奇怪的漂亮國為什麽會忽然關心中國,就好像匈奴有一天忽然發出感慨,說,誰來養活大漢的百姓?

關他們什麽事情呢?

失心瘋吧!

用腳想都知道他們肯定不懷好意!

【就漂亮國呢,一如既往的多管閑事,而且還在文章裏各種暗戳翟劃的輸出威脅論,但是呢,他關於糧食危機的部分還是引發了像是黃耀祥院士這樣的農學界泰鬥的擔憂。於是,幾位大牛聯合起來向政府提出,咱們必須還是要大力發展研究高產水稻,不然真的得從國外進口糧食才能養得活那麽多人。萬一,國際環境變惡劣,人家不賣糧給你,那就危險了。】

【於是,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咱們國家上馬了一個“超級稻育種計劃”,決意研發超級高產水稻,而這個項目的主持者就交給了當時剛被評選為院士不久,被稱之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穿著端莊的新聞主播坐在台前,用標準而親切的普通話播報:

“今天,由農業部主導的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正式開展工作。本計劃意在培育更加高產的水稻,以滿足廣大人群眾的糧食需求,捍衛我國的糧食安全。本計劃分為兩期,第一期為1996年到200 0年,一季產最指標為每畝700公斤;第二期為2001年到2005年,產量指標為每畝800公斤。該計劃的主要負責人為有著'雜交水稻之父'美譽的我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之前不是有人已經研究出了雜交水稻了嗎?”為什麽說他才是雜交水稻之父?

扶蘇心裏閃過這個念頭。

不過還不待他說出來,想明白,仙畫自己就提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