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農業大學之旅(二)(第4/4頁)

【到了這個時候,民國政府還是想起他來了,對丁教授拋出了橄欖枝,兩次邀請他去當官,都被丁教授拒絕。】

之前出現過的甘委員長親自前來育種場相請。

丁教授,如今您的稻種可是名震中外呀!您不如來幫我主管這邊的農業,您看如何?職位和薪酬絕不會低了給你。”

丁穎微笑:“甘委員長擡愛,不過丁某人只想待在學校好好教書,恐怕無法前往。還望見諒。”

贏政面上不由自主的露出微笑,但很快又淡了下來。

他喜歡這個結局。

但是他又是帝王,看到此景難免想起了某些自己誠摯邀請卻被拒絕的人,因此心中一時不虞。

不過,對丁教授,他還是佩服的。

哎,要是天下英才們都懷著一顆報效朝廷的赤誠之心就好了。

【很多人

可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爽文的結局,就是往日你對我愛答不理,今日我讓你高攀不起。但其實丁教授的格局可並不是停留在爭口氣和打臉,他在決定任教的時候,就已經給自己立下了三條規矩,一是不涉足官場,二是不累積財產,三是只當好教授。】

已經決定不再科舉的宋應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但這段時間他卻不怎麽清閑。不僅朝廷派來了使者邀請他出仕,當地的豪族和官員們也都接連前來拜訪,更有無數的請柬紛至沓來。

不過,宋應星都拒絕了。

他早就決定,自己要留在家裏將那部《天工開物》好好的寫出來。

看了仙畫後,他有許多的新的想法想要注入其中。

此時聽到丁穎對自己的約法三章,不由得脫口而出: “好!”

若是他也能像這位丁教授一樣,早日的認清楚自己的目標和道路就好了,不至於蹉跎這麽多的時光。

好在,現在也不晚。

宋應星攤開紙張,他情緒高昂,決定今晚就把想好的篇章全部寫出來!

【他也的確是做到了這三點。】

【他終身都貢獻給了農業界和教育界,建國後成為了華南農學院的首位院長,後來成為了農科院的院長,培養了大量的優秀農業人才。當時他的女兒報考華南農學院,差兩分,他堅決不開後門,不予錄取;在他75歲的時候,去田間視察作物生長情況,依然是褲子一挽就下地幹活;他去世的時候,身上稱得上比較貴重的遺物是別人送的一只懷表。】

頭發花白的老者站在田埂上,不顧周圍人的勸阻,執意挽起褲腿下田,認真檢查稻穗的情況。

只是他不時的按壓著自己的腹部,此時他已經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鏡頭一轉,老者躺在病床上,彌留之際對守在病床前的子女和學生說了一句: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懶過。為黨、為人民、為祖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貢獻出最大而最有效的力量。”⑤

【丁教授在1964年去世。】

【他沒有看到現在我們國家稻滿田,糧滿倉的情景,但是由他所開啟的雜交水稻的這條路,已經越走越寬,並且湧現出了不少閃耀的身影。】

鏡頭轉到墻上。

墻上有一句話, 我不在家,

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 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⑥

旁邊掛著的畫像上,一位其貌不揚的老者正帶著和藹的微笑。

畫像下面寫著“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