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農業大學之旅(二)(第2/4頁)

而旁邊的扶蘇已經說了出來:“後世不種粟和黍嗎?”

這就是贏政的疑惑。回想起之前的幾期,出現過農作物的畫面裏,基本看不到粟的身影。而大秦現在的主要農作物就是粟、麥和黍,還有人種菽,稻的話只在南方地區有種植,原秦地並沒有見過。

難道後世的人已經不吃粟和黍了嗎?

還有,那玉米又是何物?

漢武帝劉徹提出了同樣的疑問:“這玉米似乎從來沒見過?”

稻和麥都是常見的,但是後面出來的幾種作物卻看著眼生得很。

衛青猜測:可能是其他地區的產物。臣在匈奴的地盤上也曾發現一些農作物是我中原大地沒有的。”

只是當時他並不怎麽重視。

但能被仙畫提及,肯定也是個很重要的東西。

衛青想著下次要是出征匈奴,一定好好的留意一下這些。

劉徹點頭,忽然想起出使西域的張騫來了: 也不知道子文到了哪裏?上次來疏說他已在歸途,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能到長安。”

看看他能不能帶來一些好消息,包括一些新鮮的東西。

【作為農耕文明,土壤對於我們的意義也不言而喻。每一種土壤適合種的農作物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找到了適合的農作物,才能更好的提升產量。】

【看完了土壤我們往下走,接下來是種子館,關於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以及這幾十年來的一些優秀育種成就。這也是我們今天的答案,從畝產四百斤到畝產一千斤,我們做對了什麽的第二點,那就是我們的科學家們,培育了一大批的良種!】

一顆種子被包裹在晶瑩剔透的亞克力水晶之中,被呈放在黑色的絲絨布上,看上去神聖無比。

在其下方有一塊精致的銘牌,上面寫著它的名字。

但,天底下的農民,尤其是南方的農民,即使不識字,也能認出來,這是一顆小小的稻子。

水稻!

李世民作為典型的關中漢子,更愛吃面食和草原上的牛羊肉。

皇宮中也有南方進貢的水稻,他吃得不多,倒是觀音婢和他的一些妃子愛吃。而水稻的主要種植區是在南方,只占了全國種糧田的三分之一。

剩下的,全是粟。

朝廷規定的租賦也是以粟為主。常平倉中所藏的粟米可以保持九年之久!

“為何不是粟?”他同樣發出如此的疑問。

他以為以粟的重要性,應該排在首位。

只有正在酒樓中邊吃飯邊看仙畫的趙匡胤,滿足的吃了一口白米飯。

畢竟, “蘇湖熟,天下足”,南方地區已經廣種水稻。水運的發達讓南方產的稻米很快就能運送到全天下。聽聞,交趾有一種稻種,叫做占城稻,生長周期短,產量也很高。③

趙匡胤原本不將這種事情放在心上。種地嘛,農民們自然知道要種什麽,但現在,他卻對這個開始重視起來。

“水稻啊!的確是個好東西。”

他想,或許要派人去交趾那邊看看占城稻到底怎麽樣,如果好白話或許可以帶回來,讓大宋的百姓們也都種上這占城稻。

【關於種子的展覽先從水稻開始。】

【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就是中國。而到了現代,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主食就是稻米。在我國,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作為主糧,它的種植面積占據了全國糧食作物的將近三分之一,而產量更是占到了快要二分之一,是我國百姓吃的主糧裏面的主力軍!UP主作為一個南方人,一天沒吃到米飯就覺得好像是沒吃東西,可是說是典型的'米飯腦袋'。】④

一碗白色的大米飯占據了天幕的中心。

它看上去粒粒分明,晶瑩剔透,光是看著都能想象吃到嘴裏是多麽的軟糯彈牙。

然後是用大米制成的各種食品。

年糕上點綴一點糖桂花,看上去美味又清雅;長而圓的米粉、薄而寬的米面在滾湯裏燙一下,立刻倒在碗裏,再加一點辣椒和小香蔥,就是南方人常吃的早餐;老年人拿起一塊米糕送入口中,眼裏帶著滿足的笑意;小嬰兒含著媽媽喂的米糊,手舞足蹈。

趙匡胤看著自己眼前的這碗白米飯,忽然覺得不那麽香了。

為什麽

仙畫上的那碗白米飯如此誘人?!

可惡!

各朝代的百姓們原本是用過了晚飯的,但現在都默默的吞著口水。

後世的這些食物看著也太好吃了!想吃!

北方的遊俠們正在豪飲,看到天幕後立刻有人收拾行李

“我決定往南方去了!諸君誰願一起?”

剛當上母親的年輕女性正愁著自己的奶水越來越少,看著嗷嗷大哭的寶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時候她看到了米糊。

“姆媽,姆媽!我們也去可以買點米來磨米糊!”

貧困的農人正在想要去市場上賣點什麽東西來補貼家用,被仙畫上的米粉和面條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