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畝產千斤的秘密(六)

贏政看仙畫已經看了整整三期了。

千古一帝,不可能沒有一點勝負欲。

但從四大發明開始,紙張是東漢的,火藥是唐宋的,印刷術是宋朝的,指南針也是後世發明的,就連講農學,也基本沒怎麽講到秦朝。提到秦朝的時候都說了些什麽呢,說了他被徐福忽悠,說了一個“秦二世而亡”。

贏政心裏是稍微有那麽一點點不爽的。

朕的大秦難道就沒有什麽可取之處嗎?!

現在總算是又提到了秦朝。

贏政看著扶蘇閃閃發亮的眼睛,忽然問道:“你很其用待聽到後世的評價?”

扶蘇一驚,忍住想要去撓頭的手,然後老老實實的回答:是。看看後世對大秦的一些政令有何看法?

贏政又逼問:“那如果後世覺得政令不妥呢?你就朝令夕改?”

朝令夕改傷的只是為君者的臉面,扶蘇認真的想了一下,但若政令的確是對大秦對百姓有礙,只要對百姓講明,他們也會明白。那即使是為君者被傷到臉面又有什麽關系呢?”

他很欣賞儒家的“教化”一說。

贏政冷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始皇和大部分人一樣,也在乎天下對自己的評價,和自己的身後名。所以,他這次才會想要泰山封禪,甚至想讓不怎麽服從大秦的齊魯儒生們來制定流程。

但有的時候,他卻又不是那麽的在乎這些東西。

比如,他知道徭役辛苦,知道民間對此怨聲載道。

但是,每年他依然會征發幾百萬服役,全國將近百分之十五的人口!①

因為他覺得自己和自己要做的事情更重要。

比起這些,庶民們的抱怨又算得了什麽呢?

帝王,冷酷與無情才是本色。

若是以往,他或許會認為扶蘇這樣的看法太過於仁善,毫無唯我獨尊的霸氣。但現在,他的想法發生了小小的改變。

扶蘇偷偷的覷了一眼自己的父皇,見他的臉色淡淡,不知是生氣還是沒有生氣,心中有些忐。

自己是否對仙畫過於看重了些?

只是,在他沒有看到的地方,贏政卻也偷偷的挺直了

腰。

贏政很自信。

他們大秦的“黔首自實田”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吧?

【秦朝以前,周朝采取的是井田制。《孟子.滕文公》裏寫““方裏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大概意思是朝廷將方圓一裏的地按照井字分為九份,八戶人家各領一份,這是他們自家的私田,剩下的那份則作為公田。私田產出的為自己所有,公田產出的都上交朝廷。公田往往會更加肥沃一些。】

【聽上去非常公平啊!對不對?簡直就像是周朝版的農民公社,其實是很先進的一種方式。】

天幕上出現了一個方正整齊,四周被框起來的並字,只是中間的空格部分特別的大。

這就是公田。

而圍繞著公田的則是八小塊私田。

周朝的農民們既要耕作自己的私田,還要抽出時間來耕作公田。

李斯嗤笑了一聲。

井田制真的如仙畫所示那樣的公平方正嗎?

這只不過是最理想化的一種呈現罷了。

事實上,能夠規則劃分的不過只有那麽一小片平整的土地而已。剩下的或盆瘠或為丘陵,這裏面可以做的貓膩多著呢。

而且在井田制下,在村社耕作的人被稱為野人,只有在城中和貴族食邑中生活的人才夠格被稱為“國人”,可沒有後世想象的那麽美好。

況且,世人皆有私心。

私心尤其重的李斯覺得井田制能撐到那麽久才消亡這才是奇跡!

【但井田制到了後期很快就實行不下去了。】

【為什麽呢?】

【因為那時候的勞動效率實在是太低了,大家每天忙完自己家裏的一百畝地就已經要死要活了,誰還去忙公田呢?】

清晨公雞打鳴的時候,農人就出門了。

一直到晚上星辰掛在了夜空,這才踩著月色回到了家門。

一身疲憊。

【你不去,那我也不去。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去了。這就是人性啊。再加上鐵制農具的出現,雖然提高了幹活的效率,但所有人幹完後剩下的時間都忙著去開荒,開荒得來的地不用交稅嘛,就導致更沒人去

種公田了。】

【公田沒人種,收不上稅,井田制到了周朝後期,已經形同虛設。這也有點像是當時公社的樣子。】

上好的土地,長出來的農作物卻稀稀拉拉,人也沒見幾個。

而在自己的私田裏,農作物的長勢明顯要更好,一看就是花了心思在種的,勞力也都集中在這裏。

贏政點點頭,這的確是井田制實行不下去的一大原因。

而且當時是諸侯國,各國的國君為了解決自己國度裏的稅收,根本不理會周朝的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