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李約悲難題(三)(第3/4頁)

實際上,還不單單是有人扔雞蛋,而是一群人。還有潑辣民婦大聲嚷嚷:連律法都沒有阻止寡婦再嫁,你算是哪根蔥?!”

下人們什麽時候面對過這樣的架勢,只能倉皇而退,關門了事。

程頤晃了一下,只覺得嘴中鮮甜,一口鮮血直接噴了出來。

“老爺!”

他搖搖手,瞬間像是老了十幾歲,慘淡說道:“從今日起,閉門不出,謝絕一切訪客。”

【不管是任何領域,思想、商業、學術……一家獨大都不是什麽好事。獨尊儒術在初期給華夏帶來思想大一統,從而平穩了政局。但後續,卻越走越偏。】

【在程朱理學這樣宣揚絕對服從的思想指導下,整個社會就像是一潭死水,逐漸散發著腐朽的氣息。而科學,是要有活力的,是要質疑權威、挑戰權威的。至此,華夏已經失去了培養科學思維的土壤!】

【能讓這樣的學說成為主流,明朝的帝王

們功不可沒。朱元璋既要用儒,卻也提防著儒家。孟子講民貴君輕,朱元璋覺得這樣的思想會影響到老朱家的統治,直接讓人把孟子搬離了孔廟,簡單粗暴,倒也符合他的風格。嘉靖九年,講究儒法結合的荀子也被逐出了孔廟。】

廢棄的泥像被砸碎,扔在了幽暗角落。

鹹陽宮內。

李斯不顧始皇在側,憤怒喊道:豎子爾敢!

他雖然後來改修法家,但荀子依然還是他的老師。

如今見到老師的塑像被如此對待,恨不得提刀殺過去。

和他同樣憤怒的還有西漢的董仲舒,以及太學中的學生們。

儒家將孔子奉為聖人,孟子奉為亞聖,苟子奉為後聖。

雖然有人的觀點偏孔子,有人的觀點偏孟子或荀子,論道的時候也會對對方不假辭色,甚至直接破口大罵,什麽“酸儒”“賤儒”之稱不絕於口。但內心深處對於這幾位先賢還是尊敬的。自然也看不得這樣的景象!⑤

董仲舒憤怒之余,心中卻清醒。

就像他為了迎合帝王而將儒家的思想改動的行徑一般,後世只是把這種行為更加擴大了,表現得更加赤\裸\裸而已。

“不過是工具罷了……”

南宋,慶元二年。

在黑暗的牢獄中,有一方小窗,可以看到外面的天色。

朱熹很喜歡透過這扇窗戶看外面,可以讓他感受到外面流動的空氣,讓他在這樣的境遇裏得到些微的慰藉。

他是以“偽學魁首”的罪名下獄的,監察史沈繼祖捕風捉影,捏造了他所謂的十大罪證。他的門人和他一樣,有的被下獄,有的被流放。他甚至聽聞,外面有人叫囂要“斬朱熹以絕偽學”。

朱熹知道,這些罪證都是假的。

但他的論著裏,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要通過匡正君王的道德來限制君權,惹到了不該惹的人,這才是真的。

朱熹並不因此而感到害怕。

他走在了正確的路上,是其他人該害怕才對。

但看了仙畫之中,朱熹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三綱五常真的是對的嗎?

用服從來建

立一個穩定的社會,是錯的嗎?

忠君,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朱熹慘然笑出聲:“這一切難道都是錯的嗎?”

下獄他不怕,但此刻他卻怕了。

耽誤華夏進步的罪人,這條罪狀他承擔不起!

他也感到憤怒。

他的思想中並不單單只有三綱五常和服從!

總成立武藝專營幹產工家字成又氏乙,買於常土家。

每一代的思想家對帝王進行遊說,希望他們能采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建立起符合自己想象中的社會。但帝王卻也不傻,當思想家們的觀點和他的利益有悖時,往往就會產生無數矛盾。

比如,他的這次下獄。

而後世,又是誰,抓住了他的論著中的這幾個點,然後無視環境,將這幾個點無限擴大?

他喃喃自語:“不過是工具罷了……”

本來他還想這次要是能脫身,回去就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著作和典籍,好讓自己的理念傳給後代。

但現在,卻忽然心灰意冷。

算了,算了,不如歸去!

不如歸去!

慶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絕食於獄中,十日後,氣絕身亡。

此乃後話。

【所以說,不要再說什麽讀聖賢書,聖人之言不可逆之類的話了。孔子也好,朱熹程頤也好,不過是封建王朝的那些帝王和士大夫們手上的工具而已!孔夫子若地下有知,恐怕也很想說,求求你們,快把我也搬出去吧,別再來玷汙我的名聲了!】

【問題是,你能把泥塑擡出廟宇,但你能抵擋天下大勢嗎?接下來的世間,如你們所願了嗎?】

一聲又一聲的詰問。

並不是厲聲質問,反倒很平靜,甚至帶著幾分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