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李約悲難題(三)(第2/4頁)

這是他的處世之道,為人之道。

他沒辦法背棄它,只能在它和自己的理想之間痛苦掙紮。

如今聽得仙畫如此說道,不由得心神大震。

韓世忠看向他:“鵬舉,仙畫之後,朝中對於北伐一定會再啟討論。說不定,北伐一事還有回旋余地。

他知道自己這位同僚的秉性,勸他:“聖人孔子都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當然,你別誤會,我只是想要提醒你,書中還有一句話。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嶽飛轉過頭去,看見他意味深長的眼神。

他苦笑一聲,閉上眼似在深思,旋即睜開,喃喃道:“我知道了。”

【對了,程頤還一句很有名的話,那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宋朝民風開放,律法也保護婦女的離婚權,所以他這句話呢,只是停留在了道學討論裏,現實中沒什麽人理他。像是他的侄女,就再嫁了,他對此也是持有默許的態度。有人因此覺得他的言行不一,但我個人覺得,他這句話其實還是在說他的忠君思想。這是對士大夫們說的,君子應該舍生取義,而不是陷入困境之後就背棄自己的君主和信念。】

【但問題是,到了明朝後,這句話卻被掌管了話語權的士大夫階層不斷的放大再放大,給女性套上了掙脫不開枷鎖,造成了多少女性的絕望一生!據統計,到了清朝的時候,得到朝廷認可的寡婦數量就超過一百萬人!更別提那些在宗族勢力逼迫下,凋零了生命的年輕女性!】③

女子被鎖在幽深的後院高樓之內,

穿著孝服,眼神麻木。

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

她的消亡就像是一片落葉,安靜而不被人注意。

鏡頭一轉。

一位面色堅毅的年輕女性從一座一座牌坊底下通過,無數的人如鬼魅一般站在牌坊兩側。

“身為我曾家媳婦,不想著為曾家守節,居然還想要再嫁!”

“殺了她!”

“如此不守婦道的女人,把她浸豬籠!”

無數的唾沫、雞蛋、爛菜葉甚至是石頭朝她砸了過去,不一會兒,女人的身上和臉上就出現了無數血痕,形容可怖。

但她的眼睛卻那麽的明亮,像是燃著一把火。

她每過一座牌坊,就下跪一次,然後接著往下走。

當她到達最後一座牌坊的時候,似乎都快要奄奄一息,全身都不像樣子,只能膝行。

但她依然這樣一寸一寸的挪了出去。

她回頭看向自己走過的七座牌坊,臉上卻不見悔意,反倒是露出了笑容。

她終於走出了這吃人的深深庭院!④

她自由了。

【一座座貞潔牌坊上都是斑斑血淚!】

【假如那些被冤死被迫害致死的女性真的有靈魂的話,希望她們別讓這些迂腐的假道學家們好過!】

漢朝。

一嫁曹壽,二嫁衛青的平陽公主在府邸內冷笑連連。

寡婦不許二嫁?

這儒生是得了失心瘋嗎?

等她日後見了董仲舒,可要好好的問問他,儒家的聖人是不是不允許寡婦二嫁!又是什麽時候在哪裏說過這樣的話?!

唐朝。

李世民沉浸在一百萬的寡婦數字之內,連吸了幾口冷氣。

一百萬!

這麽多的人口,居然就這樣荒廢!

要知道,他在貞觀元年的時候就領布了詔令,讓各官員勸勉婚姻,鼓勵鰥寡再行嫁娶。甚至還將轄下鰥寡數量以及人口增減數作為了官員考核的依據之一。就這樣,費心費力的,花了十幾年時間,使了各種手段才讓天下戶籍數堪堪增加了一兩百萬戶!

而這後世,竟然放著一百多萬寡婦不允許再嫁。

李世民心痛死了。

作為男性,他其實對這個議題並不如女性一般敏感和共情。但作為帝王,他很看不得這樣的行為。

天可汗對此發出了自己的感慨:果然迂腐至極!

北宋,涪州。

涪州城內有一安靜院落,正是程頤的住處。他因反對新黨,被貶到涪州,雖然沒有被囚禁,但是也不能出涪州城,程頤閑來無事就教導弟子並且開開講學。日子過得也算是平靜。

但這一份平靜卻被仙畫打破了。

程頤坐在書房內,房門大開,他失魂落魄,面色慘白。

他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的思想竟然會對後世產生這麽大的影響,還是不好的影響,被後世之人如此痛罵。

而自己在道學討論之中的一句話,被後世擴大到了這樣的地步!!

華夏古代的知識分子,看重的是青史留名。

原來自己留的卻是這樣的名聲!

門外有家仆匆匆而過,他叫住:“何事慌張?”

家仆支支吾吾,程頤本就因為仙畫而心煩意亂,厲聲道:“說!”

“門外有人扔雞蛋……”下人不敢看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