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約瑟難題(二(第2/4頁)

【假如孔子穿越到了明清,看到了後世鼓搗出來的“程朱理學”,都得要破口大罵,這都是些啥破玩意兒?】①

……

西漢。

董仲舒瞠目結舌。

之前他就有點不好的預感,現在這種預感真的成真了。

誤國之學!

儒家怎麽會變成誤國之學?!

他臉上的神情淡了下來,充滿了迷茫和不解,甚至還有些惶恐。

這可是天大的罪名!

注重仁義有問題嗎?重視教化有問題嗎?

就像是他自己,目前正在對儒學做一些有必要的適應當今情況的改良,那也是為了鞏固如今朝廷的穩定。

只有穩定的統治,才能抵抗亂世的到來,免於不停的兵災,百姓才能安居樂業。而只有讓君王對天意產生了畏懼,才能限制他們的行為,讓他們不再亂來。

這也是有錯的嗎?

原本在他身邊待著的小孫子看到他慘淡的臉色後,嚇得住後縮了縮,連呼吸聲都放輕了不少。

大父的臉色好嚇人啊,嗚嗚嗚。

明代。

李贄已經取來了酒壺,正在自己獨自小酌。聽到這裏,一口酒直接噴了出去。

他仰天長笑:“哈哈哈,罵得好。”

“罵得好!罵得好!”

他一連說了三個罵得好,只覺得心中暢快無比。

“的確是,都是些什麽玩意兒!朱熹!程頤!孔子知道你們把他的思想改成現在這樣嗎?”

“程朱理學,你們才是惑世誣民的偽道學啊!”

路小染依然在憤怒。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結果被你們曲解成了聖人說的話就是對的,不可挑戰聖人權威;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是說遇到對你禮遇有加的君主,那臣子可以報答以忠心。但若是君主對你以無禮待之,要怎麽辦呢?他老人家還說了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而不是什麽狗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就是為了尋訪明君。若不是明君,他轉身就走,“道不同,不相為謀”,可沒那麽迂腐!】

鹹陽宮中一片寂靜,只聽到天幕的咆哮之聲在殿中回蕩。

扶蘇悄悄的吸了口氣,嘶~~~這後世女子可真是兇悍。

秦始皇臉上掛著似笑非笑的表情。

大秦雖然推崇法家,但儒家他也熟啊,畢竟百家爭鳴的時代離他也不算遠。

孔子轉身就走的故事可不止一件。

一次是他去了齊國,齊景公給他的官職不如他想象,介於上卿與下卿之間,並且說”“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就轉身去了魯國。第二次就是在魯國,齊國給魯國國君和上卿季桓子送了一堆樂人和美女,兩人一連三天都不問朝政。孔子失望之余,轉身就離開了魯國,並且留下這句“道不同,不相為謀”。②

的確不是迂腐之人。

秦始皇倒是挺欣賞這種態度。

而且,身為帝王,對待人才的確是要“君使臣以禮”才行,絕不能輕慢。

就像是他對王翦。

之前請求王翦出山的時候,不也是自己騎著快馬一口氣跑到了王翦的老家,登門拜訪,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後還動情的說“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這才把王翦給哄了回來嗎?

將軍雖然病了,難道就忍心棄寡人於不顧嗎?

雖然放下了帝王的臉面,但是挽回了一位老臣的心,值得!

秦始皇看向王翦和自己的這些老臣們,露出了滿意而欣慰的微笑。

他覺得雖然自己用的是法家,但是在君臣之道上,卻是做到了孔子所說的那句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

聽上去似乎很霸氣,但是完全遵守這條的臣子,也的確是迂腐了些!

【而且,那句話還被後世的這些腐儒文官們給精簡成為“以德報怨”來愚民,甚至還用這句話給自己在軍事上的軟弱來當遮羞布!可不可恥呐你們!】

路小染生氣到一言不合就想要開口罵人。

連視頻和圖片都沒有配,直接在屏幕上打了一行可恥可恥可恥……

“不要臉不要臉不要臉”……

【還有,孔子熟諳君子六藝,可騎馬駕車,雙手左右開弓。結果到了後世,腐儒們竟然看不起武將,認為其粗影不堪。我可去你的吧!別為自己連只雞都提不動找借口了好嗎?一群軟蛋弱雞!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時候,是什麽樣的?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收復了失地,最終將匈奴趕出了漠北!可不是假惺惺的嘴巴裏念看要“仁”要忍,然後背地裏問侵略者清跪!】③

【小心孔子半夜站你們床頭,舉起八百斤的大鼎來砸死你們啊!畢竟,那可是說出了“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打聽到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的兩米山東大漢呐!】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