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財產不可公有(第2/3頁)

所以他們願意聽從羅旋和姬續遠的安排,願意無條件的服從二人的命令。

等到大家夥兒動手,蓋好了暫時棲身的茅屋。

此時他們其實還是屬於一無所有的階段,那個時候每一個單個的個體,是無法抵禦任何一點點天災人禍、沒法在這深山老林裏面獨自生存下去的。

所以那個時期,

大家夥兒便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抱團取暖,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如此一來,強者心甘情願的照顧同伴,而弱者也能得以活命。

這種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形式,有點類似於遠古時期某一個小部落。

由於大家抵禦風險的能力極低,所以這種共同勞動、獲得的勞動成果大家平均分配的“大集體”機制,無疑是非常適合的。

但如今隨著這些原著民的下一代相繼出生。

在不知不覺中,每一個小家庭,他們的需求方向就開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

有的家庭,擁有四個孩子。

他們對於房屋,對於糧食需求必然會更多。村裏雖說會按照人頭,很公平的分配這些資源。

但架不住有些家庭,人家只有一個孩子、或者根本就沒有孩子。

時間長了,

那些人就會覺得他們辛辛苦苦勞動出來的成果,好像被別人給白白瓜分走了一大半,日積月累下來,這種怨氣就會慢慢的越積越多。

要是不及早把這些東西,給消弭於無形,那麽遲早有一天,這座活火山終究還是會爆發出來。

如何分配糧食?如何分配房屋?

其實這些只是物質上的小事,很多人還能想得開:左右這些東西,都是得益於人家羅旋和姬續遠當初的巨大投入,得益於兩位恩人對大家夥兒的幫助。

所以有些人心裏還是挺想的開的:得知我幸,失之我命。

換一個角度去想的話,這些東西說到底,未必就真正的屬於過自己。

第一代移民都很簡單,他們的想法很單純,也很容易知足。

但隨著孩子越生越多,漸漸的,有不少人對於各家各戶孩子的多寡,會產生一點點的怨氣。

尤其是大家夥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認知,有些時候截然不同。

有的人很容易知足。

他覺得自家孩子以後繼續留在山裏,就像自己這樣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愁吃喝、不愁娶老婆,也不用愁什麽住房之類的,那不挺好嗎?

但有的人顯然看的會更長遠一些。

他們可不願意自個家那麽聰明的孩子,留在山裏面修一輩子的地球,外面的世界,無論他好壞,總歸要讓孩子出去闖一闖才好……

天朝的父母多半都是為了孩子而活著。

包括搬到山裏來的這些人,他們也是一樣的:若是只是為自己那沒事,這些人心甘情願的願意在羅旋和姬續遠的手底下,就這麽平平淡淡的過上一輩子。

村裏面如果給大家夥發錢,這些人也會收下;如果不給錢,他們也不會問。

主要是這些人拿錢沒什麽用處,平常大家夥兒吃飯,是在村集體食堂裏吃大鍋飯。

別說吃大鍋飯不好,主要還是看處於什麽樣的環境下,就像山裏這個村莊,大家夥兒就覺得吃大鍋飯挺好的:反正又不缺糧食,大家敞開肚皮吃就敞開吃,沒什麽大不了的。

只要不浪費就好。

像蔬菜這些,深山老林的地廣人稀,滿山遍野都是野菜,野蘑菇,野木耳。

大家夥兒到地裏面去幹活的時候,有些時候歇氣,順手就把這些東西弄回來了。

另外村裏的小孩子,他們也會幫忙去滿山遍野的找野菜,找蘑菇這些東西。

至於說肉食?

村裏有狩獵隊,有養殖場。

另外還訓練有那麽大的狼群,在到處替這個村子裏尋找獵物,那些野狼和村民們經過這麽多年的相處,早已經變成了類似於獵犬和野狼一樣的綜合體。

有它們滿山轉悠,幫著村子裏的狩獵隊尋找獵物。

那還愁什麽沒肉吃?

只要狩獵隊願意,只要他們出動的勤快一些,每天打回來的獵物恐怕能堆積如山……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所以說像山裏這個村莊,他們一直堅持吃大鍋飯,不但不用擔心難以為繼。

相反,這樣做還能讓大家夥,省去了不少做家務的時間。

衣服,每年村裏面會發2套。至於說使用布匹的指標……自然是掛靠在紡織機械廠的名下。

村裏會給大家發一套勞動布夏裝,一套冬天的棉襖。

住房也是由村裏統一修建,酌情分配的。

村裏面配備有大收音機,中午聽評書的時候,大家夥兒就集中到廣場上,或者是村議事廳裏,一起聽評書、聽川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