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2/5頁)

“求少主想想辦法,我們不想離開啊!”

李清愁見來者面色紅潤,體態勻稱,雖然穿著簡樸,但確實不像其他苛刻之地將人使喚得如牲口一般。

薛玉霄很是平靜,只問了一句:“負責檢籍的官員是誰?”

管事們消息靈通,馬上道:“只說是聖上身邊的……一位常侍。”

薛玉霄眼皮一跳。常侍?這是戶部的活兒,謝馥封了一個宮中內侍做京兆的土斷欽差?

“你們先回去吧。”薛玉霄對外人的態度一貫很好,“我身在軍府,其實並不管這些,但可以幫你們問問朝中的朋友。”

幾人頓覺有望,千恩萬謝地離去了。

待幾人離開,不用薛玉霄開口,李清愁就立刻道:“皇帝任用了自己的人?她要動真格的?”

曾經也有幾次所謂的檢籍土斷,但因為士族勢力龐大,頻頻阻攔,十分難以推行,導致東齊的國力一直衰弱,只能偏安一隅,無力跟鮮卑作戰。

“是啊,謝馥要動真格的。”薛玉霄抵著下頷,思考片刻,“如果任用戶部官員,戶部大多都出身於士族,而士族又彼此聯姻,想要讓她們全心全意、雷厲風行地揪出隱戶白籍,我看難得很。所以她只能任用自己手中的內侍,不過大族非常瞧不起這些攀附皇室的人……”

“其實這是好事。”李清愁道,“要是成,明年的賦稅將會翻倍而長,屆時軍府再請命,就不會被鳳閣屢次駁回了。”

她說到一半,再度意識到薛玉霄的立場其實是偏向世家的——她理所當然地認為薛玉霄肯定不願意讓出這部分利益,會對檢籍百般阻撓,正待李清愁打算相勸時,薛玉霄忽然開口:“按照往年土斷的順序,應當是先去檢驗司農卿的土地啊?那不就是你們家?”

李清愁愣了愣:“……確實。”

薛玉霄又問:“李芙蓉最近在做什麽?”

“她是李氏嫡女,逐漸接管大司農的產業,自然是在田莊上核驗……”

話音未落,兩人對視一眼,心中俱響起一聲:“壞了。”

……

就在此時傳遍各大士族,導致隱戶佃農們人心惶惶時,李芙蓉正好接到土斷欽差的旨意,清查李氏所庇護的流民。

她一身青色的窄袖便裝,腰間配刀,長發以簡單的發帶金簪束起,留馬尾,沒有挽髻,眼神考量地掃過來人,抱著臂膀聽幾人宣讀旨意。

為首的常侍姓馬,年過四十,據說做過先帝身邊的文掾。她面對王秀或是李靜瑤時,一派謙卑內斂的模樣,如今見到年輕一輩,反而高高地擡起下巴,面露刻薄之色:“還請伯主容我等按照聖旨清查,將李氏的蔭戶名冊拿來,一一核對。”

李芙蓉擡了下手,旁邊的侍從遞上名冊。

這名冊是早就偽造好的,跟前幾次的“表面檢籍”一樣,都只是應付皇帝的工具罷了。但這一次,馬常侍顯然跟士族並非一個鼻孔裏出氣兒,幾眼就看出錯漏,冷哼一聲:“李娘子拿錯了吧?這莊子裏這麽多人,怎麽名冊上寫得含糊不清,士族蔭戶不過幾百口,怎麽平白多出來這麽些?”

李芙蓉眉毛一挑:“多?哪一年都這麽多。你再看看。”

馬常侍仗著自己年齡擺在這兒,態度很是傲慢,擡手把名冊扔到了地上,決定給這位年輕的勇武伯一點顏色看看:“李娘子,我也不跟你廢話,這次咱們聖上是決意要清查的,你們往年吞了多少塊肉,今兒就都要吐出來,不光是你,就是薛家、王家!那也是一樣的!”

她回頭跟隨之而來的京衛道:“去搜一搜!把莊子上的人都叫出來,寫不清籍貫、對不上名姓的,全都帶走!”

這些京衛並非左武衛府的人,她們雖然知道李芙蓉是軍府娘子,可輕易管不到她們頭上,當即魚貫而入,沖進去把莊戶拉了出來,連三歲小兒都不放過。一時間啼哭聲、吼叫聲,哀求聲混雜在一起,幾個不願意出去的男子還被京衛甩了兩鞭子,痛得在地上打滾。

莊子上的李家管事束手無策,都眼巴巴地看向李芙蓉。

李芙蓉握了握刀鞘,面無表情道:“常侍,你要把她們帶到哪兒去?”

馬常侍沒有回頭,一邊指揮著人,一邊道:“範陽之地正缺邊防後勤,這些僑民都該被安置到那裏去。我說嘛,北邊來的人非要占著便宜,占著咱們這兒的土地,能讓這些人立足就已經是聖上的慈悲了,還想逃朝廷的賦稅,真是不識好歹。”

她頓了頓,又有意無意說了句:“包藏僑民也是重罪,所有阻攔檢籍的人,聖上說了,當殺——”

最後兩個字高高地吊起來。

李芙蓉的眼睛是三白眼,盯著別人時,顯得格外冷厲沉郁,她聽著聽著,握緊刀柄突然輕輕抽了出來,走過去幾步,對著馬常侍的後脖頸比量了一下,問道:“真的麽,聖上讓常侍這麽檢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