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水項目

如果可能的話,宋援朝覺得這1089人除去後期培訓沒來報道主動放棄的,和那些實在不堪通不過培訓的,其余的人他都想要。

這些高中生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也是目前司特急缺的人才,而且司特這一次的招聘活動不僅是解決目前司特急缺的人力資源問題,更重要的是想通過這個方式改變社會上的觀念,為未來吸引更好更尖端的人才做好準備。

從這點來看,宋援朝不打算按照老湯提到的利用培訓考核手段故意刪掉一批人,這樣做不符合宋援朝的想法。

雖然現在人是多了些,可這又怎麽樣呢?哪怕這1089人全部招進司特,實際的崗位遠遠不足也沒關系。

這些人力成本對於司特來說並不算多,哪怕每個人一月150元的支出,1089人一個月也就16萬出頭,這些錢司特完全承擔得起。

一方面隨著司特的兩個產品事業部成立,飲料生產和方便面生產已經開始分離,司特總廠一分為二,其中目前規模最大的總廠車間單獨成為飲料產品事業部的核心,主要以生產原漿為主,同時增加設備流水線提升產量。

至於方便面生產線全部歸於即將新建的工廠,以後未來方便面生產不再在各分廠生產,全部歸於新廠。各分廠全部改為飲料為主,以作為灌裝工廠使用。

這樣做是為了控制成本和品控,所以這家新廠的規模很大,從廠房面積來說比目前的總廠還大,在設計中還進行了一部分預留增產空間,一旦建成後,每天生產的方便面數量會是現在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至少在未來幾年中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新廠設置在江北,主要原因是江北的地皮便宜,相比市區要劃歸這麽大一塊地給司特是很困難的。

雖然現在江北比較落後,不過從未來的布局江北也有江北的便利,首先江北可以輻射中原和北方地區,其次江北未來的潛力也很大,隨著接下來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江北開放迫在眉睫,司特提前入手江北布局是很好的一步棋。

企業的調整的產量的增長,再加上司特的未來規劃,所以司特接下來需要的人力資源是非常大的。所以宋援朝認為借這個機會多招點人進來,哪怕一時間用不上也沒關系,大不了想辦法養起來就是,或者分散調配到其他分廠工作。

另一方面是就社會影響力了,這一次校園招聘是一個嘗試,也是除國企和集體企業外其他性質的企業在社會招聘邁出的第一步。

如今的結果還是很讓宋援朝滿意的,可假如後續的操作不好的話,那麽之前做出的所有努力就白費了。

哪怕在某些地方吃虧,司特也要順利完成這個工作,直接給社會塑造一個好的形象為未來做準備。

按照老湯的那種辦法,從司特的角度上來說沒錯,可大批刪選掉人員,刻意提高考核通過的門檻,可最終結果呢?那些最終帶著希望和憧憬前來的年輕人離開時必然是無比失望和憤怒的。

這可不是一個兩個人,是上百甚至幾百號人呢,再加上他們的家長和親戚、同學、朋友……,這將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一旦因為這種事導致社會對司特的不信任甚至非議,那麽會造就非常嚴重的後果,而宋援朝好不容易打算用這種方式提升司特形象的想法也就成了泡影。

宋援朝考慮後做出了決定,雖然這個決定讓老湯有些詫異,但老湯是做老勞資的人了,他很懂得分寸,主意領導拿,具體工作他去做,既然領導的決定下來了,他好好執行就可以了。

“純凈水?”公司的小會議室,宋援朝、應安妮、露絲三人圍坐著。

這是一個三人的小會,其中宋援朝和應安妮是司特實際的控股人,露絲是司特的總經理,外方的代表人。

公司的決策,向來有大事上小會,小事上大會的說法,司特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公司的經營方面許多大事都是他們三個人先碰頭私下討論,意見統一後再上大會通過。

這點倒和機關單位差不多,今天召開這個會議是宋援朝召集的,當她們坐下後,宋援朝就提出了上馬純凈水項目的想法。

“怎麽想起做這個了?飲料事業部剛剛搭建起來,各廠的生產結構還沒調整到位呢。”應安妮想了想問。

“NO!NO!”露絲在一旁道:“我覺得董事長這個想法不錯,其實之前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目前中國水飲料市場是一片空白,但是在西方各國水飲料是非常有市場的。”

“呵呵,你說錯了,其實中國早就有水飲料了。”宋援朝笑道。

見露絲一愣,用詢問和不信的目光向自己投來,宋援朝解釋道:“早在1930年,中國就建了一家水飲料廠,這家廠在島城,生產的是礦泉水,品牌是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