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招聘影響

在鵬城呆了幾天,順便去了香江陪老婆孩子一些日子,直到香江那邊的股市搏殺徹底結束後,宋援朝返回了金陵。

接下來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方案已經制定好了,大劉那邊也表現出了足夠誠意,雖然宋援朝在這一次順手敲了大劉狠狠一筆,可這事真要論起來首先是大劉的錯,其次宋援朝也算夠意思了,沒有瞞著大劉私下在股市上展開報復,要不然來個截胡,這樣的話大劉不僅功虧一簣,必然損失慘重。

提前把話說開,盛華方面雖然提了條件,實際上也是給了大劉機會。

所以大劉對這件事並沒有怨恨,相反還是很感激宋援朝的。再加上盛華的後期加入給了大劉更多充裕的資金的操作空間,這也是能在這麽短時間內拿回公司的主要原因,經過這次合作後,大劉對宋援朝的感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而雙方的合作也有了更牢固的基礎。

而在金陵,第一次外資企業在校園的招聘活動正式開始。

這個工作從最初立項到籌備再到實施,司特公司做了充足的準備和宣傳,招聘當日在選定的幾家高級中學校園裏,司特的人員按照計劃拉出了橫幅,貼好宣傳報,擺好了桌案,進行現場招聘活動。

這次活動因為前期的宣傳影響力頗大,剛開始,前來的學生和學生家長就有不少,把偌大的操場擠得滿滿都是人流。

虧得司特方面早就有準備,從公司調來了不少安保現場維持秩序,而且還拉起了人流引導線,以防出現意外。

雖然目前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沒完全改變,社會上對於進合資企業工作的看法依舊存在,許多人對工作的首選還是“鐵飯碗”,合同制工人對他們來說太不靠譜。

可時代是在前進的,社會也是在變化的。

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的觀念改變也是肉眼可見的。

尤其是這些應屆高中畢業生,他們中間能考上大學的只是少數,在高考擴招之前,上大學被稱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點都不為過,這條路能走到盡頭的並不多,大多數人都要面臨另一個選擇。

考中專?這也是一個不容易的選擇,初中畢業能考中專的絕對不會上高中,這是現在的共識。而且已經上了三年高中再去考中專,不等於白白浪費了三年時間?

復讀再考?這樣的學生也有,可誰又能保證自己下一次就能考上呢?而且有些同學平時的成績本來就不好,對於考上大學毫無希望,別說復讀一年了,哪怕是復讀三年五年,考不上還是考不上。

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面臨畢業後的選擇是很仿徨的,家了有關系能幫忙解決工作的也只是少數,許多人根本就沒什麽去處,就算當社會青年等待地方部門的分配,恐怕也去不了什麽稱心如意的單位。

司特的校園招聘橫空出世,給了這些年輕人一個更多的選擇。而且在這些年輕人看來,司特公司雖然不是國企也不是機關單位,就連集體企業都不是,鐵飯碗肯定是沒的,進入司特都是合同制工人。

但是司特的工資和福利好啊!當許多學生包括學生家長,看完司特的招聘內容後,忍不住就有些動心了。

在司特一個剛進廠的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就能拿到近百元,如果加上中晚班費和其他補貼,還有月獎、季度獎、年終獎的話,那麽平均每個月收入都快要150元左右了。

150元的月收入這代表著什麽?要知道現在國企剛剛進廠的新工人每月拿的是學徒工工資,這個工資級別才18—24元,一級工是32元,二級工在40元左右。

當然這個工資標準各地不同,像燕京、滬海這樣的大城市工資基數相對高些,金陵作為省會城市比普通城市也稍高些,可就算這樣,上班兩三年的普通工人工資大多都在40元上下浮動,就算有補貼和獎金,每個月平均收入也絕對不會超過50元。

能拿到50元以上的基本都是組長或者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工人了,企業普通幹部大多60元左右,技術等級高的技師級別月工資在80—100元上下,這個工資已經比廠長和書記還要高了,能夠有這樣工資收入的人走路說話都是趾高氣揚的。

可現在司特的新進工人月收入就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這如何不讓人心動?尤其是一些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他們心裏很清楚自己家裏的條件,父母能咬牙供自己上高中很不容易了,自己也不是讀大學的料,復習再考肯定考不上。

既然這樣,早點參加工作也好,可以減輕家裏的負擔。

雖然司特不是國企,只是一家合資企業,更沒有鐵飯碗可以端,可司特的工資收入高,待遇好啊!

他們都是高中生,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簡單的數學題當然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