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老家來電

今天宋援朝提出要上馬純凈水項目,這讓應安妮和露絲有些意外。

不過仔細想想這個項目其實不錯的,除去嶗山礦泉水這個品牌外,國內市場目前的水飲料基本是一片空白,西方發達國家的水飲料市場有多大,應安妮和露絲都是從國外來到內地的,她們遠比普通人清楚。

目前司特的飲料產業進入了一個騰飛階段,產品的名氣和市場占有率節節上升,趁這個機會盡快推出純凈水這個產品的確是一個好方向。

可是她們也在猶豫,因為上馬這個項目耗費的資金是非常巨大的。雖然司特的財務情況良好,可這兩年用錢的地方也很多,往往是左手剛賺進來的錢右手就花出去了,甚至還從銀行貸了不少款子。

純凈水市場空白,同樣也是表示這個市場的局限性。

如今人們的觀念還不像十幾二十年之後的時候,大家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甚至還在解決溫飽問題的過程中呢,花和飲料差不多的錢去買一瓶純凈水喝?這在許多人眼裏簡直就是敗家的行為。

飲料也就算了,畢竟飲料帶氣還有味道,大人小孩都愛喝,花錢買一瓶嘗嘗也是正常的。

可純凈水是什麽玩意?在普通人眼裏不就是白開水麽?家裏燒一壺水能花多少錢?放涼了想喝多少就多少,哪怕出門在外拿個水壺灌一壺也行呀,居然花錢去買水喝?不是腦子有病是什麽?

喝水飲料的習慣現在國人心目中幾乎沒有,再加上艱苦樸素的傳統根深蒂固,自然就造成了市場空白的同時市場也狹小許多。

一旦司特花大價錢引進全套純凈水設備,上馬這個項目的話,生產出來的產品反而賣不出去怎麽辦?這也是她們所顧慮的問題。

對此,宋援朝告訴她們這點不用多想,他還舉了一個商業上的小故事來形容。

這個故事就是兩家制鞋公司各派出一個銷售員去一個落後的島國開拓新的市場,其中一個銷售員到了那邊一看,這個地方人人都沒穿鞋的習慣,大家祖祖輩輩都是打著赤腳的。

轉了一圈,這個銷售員心灰意冷打道回府,向公司匯報說這裏根本就沒有鞋子的市場,因為人人都不穿鞋,他們的鞋能賣給誰去?

而另一個銷售員卻不一樣,當他看見這一幕的時候興奮莫名,連忙拍電報給公司說這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這裏人人都不穿鞋,如果讓這些人都穿上他們公司的鞋的話,這將會給公司帶來多麽巨大的利益啊。

這個故事的來源是《讀者》,哦現在的《讀者》還叫《讀者文摘》呢,不過它再過幾年就要改名字了,因為原來的名字和美國有名的一本雜志名字一模一樣,由於美國方面因為兩本雜志的撞名表示不滿,並提出了異議,從而在1993年第七期開始,《讀者文摘》正式改名為《讀者》。

讀者是國內心靈雞湯售賣的祖庭大本營,每期都會有這樣那樣的雞湯小故事出現,而且很受歡迎。

宋援朝前世的時候也經常看這本雜志,年輕的時候覺得許多文章很有道理,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積累,宋援朝漸漸就對這本雜志失去了興趣,三十五歲之後,他就很少再看這類東西了。

但就算這樣,雜志上有些小故事直到現在宋援朝還記憶猶新,他剛才說的小故事就是如此。

他是用這種方式告訴應安妮和露絲,水飲料市場不是簡簡單單地從現有市場去判斷,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水飲料是飲料產品中占據很大部分的一類,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必然也是飲料大國,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的改變,原本的市場結構和人們習慣也會發生變化,參考西方國家,未來水飲料的市場是很大的。

這點宋援朝可以確信,因為他知道未來中國首富不是老馬也不是小馬,是賣水的那位老板。

靠著賣水賣成了首富,這難道還不能證明這個市場的潛力?

再說了,宋援朝要上馬這個項目早就有了自己的計劃,現在因為飲料市場的變動,司特在飲料上的主要對手是健力寶,而且借用之前宋援朝的布局和手段扭轉了不利局面,後來居上和健力寶爭奪的不可開交。

除去南方市場外,健力寶占有優勢穩穩壓了司特一頭,可在其他地方司特已經超越了健力寶後來居上。

可這樣的爭奪是碳酸飲料市場的爭奪,司特不能把飲料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碳酸飲料上面,必須盡快豎立一個更占據主動的飲料品牌。

就這樣,水飲料項目就在宋援朝心裏構建起來,他很清楚在未來飲料事業部的重心恐怕水飲料的前途比碳酸飲料更大些。

再加上宋援朝已經得到消息,一家香江的公司已經在鵬城開始建廠了,這家叫中國龍的飲料公司未來就是生產水飲料的,它的產品品牌後世許多人都知道,就是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