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提出合作

聽宋援朝詢問,應安倫淡淡笑了笑,他手指著面前的茶具道:“我雖然在美國長大,可從小受的教育卻是傳統華人的教育,我們中國人有一句老話‘民以食為天’,當年我父親做餐飲就是,人總是要吃飯的,吃飯是人的必然需求,也是本能,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吃飽肚子才是第一位。”

“再加上我們華人本來就做餐飲的多,中餐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而且當年我父親剛剛到美國不久,做其他行業也沒經驗,更沒人脈,從餐飲入手是最合適的選擇。”

宋援朝點點承認應安倫說的沒錯,他也是這樣認為的。

應安倫繼續說道:“中餐在全世界都有名,但是中餐卻不容易復制,一家餐館打出名氣,可如果開了一家分店因為廚師的水平參差不齊,口味就會導致不同。這是中餐的弊端,也是和西餐或者快餐最大的區別。”

說到這,應安倫停頓了下這才繼續道:“漢堡王、麥當勞、肯德基這些快餐您知道吧?”

宋援朝點點頭,剛才應安倫應該是在考慮怎麽和宋援朝解釋,畢竟這些品牌國內還沒有。一般的人如果聽到這些品牌根本就是一頭霧水,可宋援朝不同,別說他有著後世的記憶,就以他目前的身份而言其消息來源也比普通國人多得多。

要知道宋援朝可是香江盛華集團的大老板,而在香江這些快餐業早就有了,剛才應安倫就是想到這點才會繼續提到這些。

應安倫笑了起來,接著說道:“既然您知道就能理解,相比這些西式的快餐行業,中餐最大的弊端就是產品無法標準化和工業化地復制,而且從某種程度來說,如果中餐能夠和西餐一樣進行工業化操作和復制的話,那麽您覺得這還會是中餐麽?”

宋援朝也笑了,應安倫說的沒錯,中餐的特色就是口味多變和完全靠廚師的手藝水平,這些和西餐有本質的不同,要復制快餐行業,使得中餐形成工業化操作,這在三四十年後都沒可能,別說現在了。

“這個問題是中餐最大的問題,假如僅僅只是一開一家餐館,而且老板就是廚師的話還沒那麽重要,但是開餐飲連鎖就不同了,每家店的食材可以做到標準化,可廚師根本不可能,而且就算同一個廚師,前後炒菜炒兩份口味也是略有不同的,更不用說不同的廚師了。”

“因為這個原因,當餐飲連鎖規模越大,導致的問題也就越多,我們應家的餐館也是這樣,隨著旗下分店的越來越多,控制起來也就越難。”

應安倫嘆了口氣,有些無奈:“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連鎖餐飲就發展不企業,永遠也不可能做到那些西餐快餐連鎖的程度。而且對於西人來講,中餐雖然好,可畢竟不是西餐,有時候換換口味,嘗個新鮮也就罷了,但要和西餐一樣當成他們的主食是永遠不可能的。”

“這個問題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就發現了,也想過不少辦法去解決,但事實告訴我這是一個無解題。從這點來說,繼續應家的連鎖餐飲沒有必要,這行發展已經到頭了,哪怕我再努力也永遠也不可能達到那些快餐行業的規模。”

宋援朝理解應安倫的想法,應安倫接手家族產業後是想做出一番事業的,可當他接手後發現中餐連鎖的盡頭就在眼前,無論他怎麽努力,又怎麽改變,可中餐先天的本質和弊端是他無能為力的,這或許就是他的無奈吧。

應安倫自嘲地笑笑,搖頭道:“當我看清了事實,就明白繼續家族的餐飲連鎖已經沒有任何前途了,充其量守著那幾家餐館每天做一些重復的工作,您知道麽?一想到未來幾十年我都要做這樣的事一直到和我父親一樣的年齡,我就覺得整個人都要瘋狂了。”

“上帝啊!每天在油煙的廚房裏忙碌,這樣的生活可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是我父親能數十年如一日在餐廳裏幹著重復的工作,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肯定要瘋了。”應安倫聳了聳肩膀,攤開雙手道:“就這樣,我決定結束家族的連鎖餐飲,就把所有的餐廳打包出售了。”

“我在大學讀的是商業,也學了管理,按照我父親的規劃是接手家族的餐飲企業,事實上我也這麽做了。可惜的是我和父親的想法不一樣,也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在他的角度出發,當初做餐飲並沒有錯,而且他在這個行業中算得上是成功的。”

“但時代不同了,再加上中餐的先天限制,這個行業注定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可如果不做中餐改做西餐快餐的話,必然要和其他快餐巨頭進行競爭,商業上的競爭是殘酷的,而且和他們進行競爭我沒有絲毫成功的把握,所以想來想去還是選擇了現在的生意。”

宋援朝非常理解應安倫的想法,他試問假如自己處在應安倫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恐怕也會和他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