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計算機

合作的洽談自然不會在現在這種場合,也不可能一句兩句話就能完成。

應安倫只是一個試探的意向,如果宋援朝也有這個意願,那接下來在雙方大方向確定之後,再由具體的人去細談這個事。

對應安倫提出的合作,宋援朝自然是很有興趣的,不過正如他說的那樣,要從國外進口原料不是那麽容易,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但這不妨礙雙方有合作意向,宋援朝需要大量的計劃外原料,尤其是穩定和保證品質的原料來源。而應安倫也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客戶,以擴展他公司的銷售渠道。

如果真的能夠合作,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對雙方都很有利。

“這件事可以談,但具體怎麽操作還得看政策。”宋援朝想了想說道:“產品從國外進口到內地,這牽涉到許多環節,您不在國內也許不清楚,目前企業是沒有自主進出口權的,只有國家相關部門或者指定的國有企業才有這個能力。當然了,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這需要一點時間。”

“呵呵,我相信宋先生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實力。”應安倫笑著回答道。

應安倫直接給宋援朝戴了一頂高帽子,宋援朝不置可否地笑笑。

“具體怎麽合作是後話,不過您那邊的產品的品質、數量和價格……?”

“這您絕對放心,我們公司的產品品質是無可挑剔的,目前除美國本地的客商外,我們還供應歐洲、非洲包括亞洲的幾個國家的客戶。產量也絕對沒問題,只要您說個數我這邊一定會優先供應,至於價格嘛,這您就更不用擔心了,等我回去我會讓人發一份詳細的資料給您,您看了後就明白了。”

應安倫胸有成竹地說道,在商言商,應安倫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可不會因為一些蒼頭小利砸了自己招牌。而且這次回國,應安倫敏銳地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中國這麽大,又有這麽多人口,而且現在又在改革開放和變革之中,國家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

在這種情況下,如此巨大的市場擺在那邊是所有人都會心動的,更何況宋援朝和應安妮的司特公司這一年多來的飛速發展他都看在眼裏。

原本當初應安妮告訴家裏要回國創業,並成立了司特公司時,應安倫是很不以為然的,在他看來中國目前非常落後,不具備商業基礎,投資國內風險實在是太大,假如政策發生改變,不僅血本無歸,甚至還會惹上不小的麻煩。

對此應安倫對應安妮的決定是持否定態度,他勸過應安妮不要因為頭腦一時的發熱下這個決心。創業不是那麽簡單的,何況她還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任何商業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拿一大筆錢去內地投資實在有些不靠譜。

不過當時的應安妮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一意孤行。

作為大哥的應安倫根本就勸不動,至於父親應士博對這件事采取了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態度,這樣一來更讓應安妮下定了決心。

此外,應安妮還說了許多關於宋援朝的事,告訴應安倫她在國內遇到了一個商業天才,一個比他應安倫在商業上更有才華和能力的天才。

對於自己妹妹所描述關於宋援朝的一切,應安倫當時並沒在意,在他看來內地這樣的環境能夠出什麽商業天才?這只是一個涉世不深的小丫頭的觀點罷了,如果不是應安妮說了宋援朝和林燕的事,又提到了應彩霞和宋援朝夫妻的交情,警惕的應安倫或許會以為自己妹妹碰到了個誇誇其談的騙子呢。

宋援朝的名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應安倫記住的,說句實話一開始應安倫對宋援朝的感覺並不好,雖然宋援朝和他們應家有淵源,而且也幫了應安妮不少忙,但在應安倫認為,感謝就足夠,可沒必要因為這麽一個人去國內投資吧?

直到應安妮正式注冊了公司,並且拉露絲合作時,應安倫依舊不看好她這家公司。

應安倫認為自己妹妹完全是頭腦發熱,一時沖動。這家公司注定長不了,不過由於她的堅持,應安倫也沒辦法制止,所以他已經做好了應安妮公司倒閉,灰溜溜回到美國的準備了。

可應安倫怎麽都沒想到司特公司在美國成立後不久就在國內大展身手起來。

先是拉了一筆投資,引進了幾個股東,然後借著這個平台和國內一家食品企業合資。

合資後,司特公司開始了它在國內的高速發展,短短一年時間,就從一個新公司壯大到了如今的規模,而且發展的腳步還在繼續前進,獲得的成績令應安倫瞠目結舌。

這時候,應安倫才真正關注起司特公司,並且重視起應安妮提到的宋援朝這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