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宋援朝的目標

宋援朝的計劃是在燕京、滬海、山城,這三個地方拿地設廠。

從地理位置來看,燕京可以輻射華北地區包括關外的遼東地區,而滬海輻射三角地區,至於山城就是西南和西北地區了。

而金陵的老廠也要重新規劃,宋援朝準備在金陵建新的廠區,以後徽州、中原、贛省這三地產品供應由金陵這邊負責。

這樣一來整個全國大部分地區市場就覆蓋了,能夠形成整個生產和供應鏈網絡,滿足市場的需求。

說完了新廠的情況,宋援朝提到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資金的問題。

合資企業目前資金還算充裕,可要在三地設廠和購買流水線再加上金陵本地的老廠重建需要大量的資金。應安妮帶來的那些美元根本就不夠用,何況美元作為外匯是非常緊缺的東西,宋援朝也不可能把這些錢投入到這方面去。

之前宋援朝是南都總廠的副廠長,南都是國有企業,他做許多事束手束腳,而現在合資企業就沒這個問題了。

宋援朝決定由合資企業向地方銀行進行貸款,用銀行的錢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

現在銀行貸款利息很低,而且作為一家有名有號又受到關注的合資企業,拿貸款非常容易,同時也有著諸多的便利。再加上宋援朝打算讓露絲出面去談貸款的事,她這張西人的臉正好派上用處。

說起來這樣的操作在八十年代很是普遍,甚至等後來合資企業越來越多的時候,一些更離譜的操作也有不少。

比如拿一個外資的名頭和急迫引進投資的地方進行談判,明明口袋裏一分錢都沒就先把牛給吹出去再說,這個牛有多大就吹多大。在地方上騙吃騙喝被奉為上賓,等協議簽署後找各種理由資金不到位,然後拿著合資企業直接向地方要這要那,更直接要求大額貸款。

為了合資大局,地方雖感到不妥卻到這種時候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來給貸款,拿了貸款後有些真想做事業的還會把錢投入生產,至少能把合資公司搞起來。如果對方存心要騙錢的話直接就卷錢跑路,轉眼消失的無影無蹤,最終給地方留下一地雞毛。

宋援朝當然不會做這樣的事,何況司特公司合資作為金陵的第一家,宋援朝為了避免地方未來有之前所說的可能出現,提前就和林道遠提過這樣的情況。

所以司特公司合資是實打實的,除去應安妮手上的美元外匯外,盛華那邊入股的錢基本也全到了賬,這直接就避免了打著合資名義騙錢的情況。

從這點裏說省市兩級對這次合資外資方面給出的誠意是滿滿的,為此領導特意向市、區兩級政府包括代持國資的局裏交代,但凡合資企業有什麽需求,只要符合條件就主動配合,絕對不允許設置任何障礙。

既然有這樣的便利為什麽不用呢?司特公司又不會賴賬,拿銀行的錢做自己的事不是很正常的操作麽?

這件事就直接交給了露絲去辦,露絲欣然答應,笑著說一定能從銀行把錢搞來。

新廠的選址金陵本地沒任何問題,這點在合資談判的時候就談妥了,市裏會在市區給司特公司一塊地,這塊地面積不小,差不多有南都總廠那麽大。

此外,郊區也有一塊地,那塊地更大,是作為以後儲運中心使用。

說到儲運中心,目前儲運部是許偉負責,之所以讓許偉擔任這個職務主要考慮供銷的分開。

銷售現在有銷售公司,供銷是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在計劃經濟時代采購是一個苦差事,因為賣方市場的原因,銷售遠比采購吃香,只是那時候供銷不分家而已。

考慮後未來供銷轉變的因素,現在司特公司直接把供銷兩塊剝離,說起這個安排在宋援朝主管一分廠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眼下成立儲運部,儲運部除負責倉儲、運輸外還負責采購一塊,宋援朝手可用的人嚴重不足,既然許偉有這個能力,現在也主動表現出投靠自己和江大海那邊做了割裂,那麽為什麽不能用呢?

當然許偉目前的儲運部總監職務在之後會有調整,未來儲運這塊會直接再一次分割出去,成為一家司特公司下屬的二級公司進行獨立核算,主要的業務就是倉儲物流方面,而掌握這家公司的老大不是別人,正是張建國。

張建國在滬海的車隊已經在最後談判階段了,說到這倒要說一句人心不足。有些人就是“賤”。

出於車隊的集體性質,張建國主動做出了退讓,可他的退讓反而讓那些人覺得他軟弱可欺,在談判中胡攪蠻纏得寸進尺,被氣壞了張建國和宋援朝在電話裏溝通後直接中止了談判,繼續以承包責任協議來說事,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擺出強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