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合同工

銷售公司的成立宋援朝並不太擔心總廠那邊不同意,畢竟這都是之前和江大海顧平他們說好的,一分廠的工作完全由宋援朝來負責。

這個公司成立僅僅只是注冊,不需要總廠那邊給什麽資金支持更不需要總廠給予正式編制,從這點來說銷售公司其實就是一分廠內部新設立的一個部門,只是和普通的部門不一樣,以三產公司的名義把銷售歸納於這家公司之下罷了。

在江大海和顧平看來,這無非就是宋援朝的一種折騰,宋援朝不是大學生麽?在大學裏讀的又是經濟相關的專業,這樣的年輕人總有些新東西要顯擺顯擺,以顯得和他們這些文化不高的幹部不一樣的地方嘛。

就像現在外面的潮流都是在流行舶來貨,仿佛一夜之間外來的東西就比自己家的好,至於好在哪裏,有的是看得出來的,可更多的連叫好的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宋援朝這麽幹估計也是,外來和尚好念經的道理大家都懂,年輕人想在一分廠有點作為,弄些嘩眾取寵的玩意很正常,畢竟人家是喝過墨水的,又在上面領導那邊掛了號的大秀才。

所以無論是江大海還是顧平都沒有反對的理由,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宋援朝弄這個一個銷售公司實際上是對南都總廠的供銷體系生生打開一個缺口,未來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此外,銷售公司的成立也給予了宋援朝在人事方面的自主權。作為南都總廠的下屬企業,一分廠並沒有真正的人事權,人事權利全部在總廠勞資科。這也是之前賈凡招聘臨時工沒有通過總廠的原因,因為賈凡再傻他也知道總廠是不可能同意的,其中關鍵就在於編制問題。

管理一個企業,沒人事權怎麽管?宋援朝來之前就考慮過了這個問題,而且一分廠的獨立性有限,如果每件事都要通過總廠,那麽宋援朝的工作就會受到很大制約。

成立了銷售公司,由這三產企業為平台就自然獲得了部分人事權。

何偉何驍兄弟兩個宋援朝給不了正式編制,也給不了準正式編制的臨時工編制,先不說這些編制權利都在總廠,就算是總廠每年的名額也是有限的,名額還沒出來私下就被各領導給私下瓜分了,哪裏輪得上宋援朝?

銷售公司就不同了,宋援朝在成立這家公司的注冊上耍了一個花招,所以這家公司名義上是一分廠的三廠,可實際卻是一個獨立法人的公司,無論人事還是財政權利全部都有,當然這不屬於國企編制,只是一個三產編制。

宋援朝等於在南都體系之外打造了一個屬於自己全面可控的新的體系,目前這個體系還很簡陋,功能也僅僅只限於一分廠的銷售範圍,可宋援朝相信隨著這家銷售公司的業務逐步展開,未來不可限量。

何偉何驍兄弟兩個可以說是這家銷售公司最早的員工的,他們不屬於南都的正式職工和臨時工,不占任何編制,由銷售公司為主體給他們簽訂聘用合同,這種職工的方式在目前有一個特別稱呼——合同工。

合同工的出現是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到九十年代中期達到了高峰。這種用工方式打破了原有的人事結構,使得僵化的人事體系得到了良好補充。

之後,合同工逐步取代了原本的用工方式,就連之前端著鐵飯碗的職工幹部在1995年《勞動法》實施後也開始和單位補充簽訂用工合同,當然考慮到原有編制的問題,他們的用工合同和後來者是不一樣的,稱之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這些都是後話,其實國家在1954年就有了勞動合同制,也叫雇工制,但因為後來各種原因消亡了,1979年後才重新生效,可真正實施的企業並不多,而且大部分都在南方特區那邊。在金陵,宋援朝這麽幹可以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同他們詳細介紹了所謂合同工的細則,宋援朝說道:“你們過來後會由銷售公司給你們簽訂用工合同,這個合同是對你們個人的保障,同時也是對廠子用人的一個要求。和正式工不一樣,合同工是沒編制的,但和臨時工也不同,合同工在合同有效期內是有法律保障的。”

“合同簽訂的期限是三年,前三個月是試用期,試用期內工資按照臨時工標準進行發放,同時必須遵守目前一分廠的獎懲制度。此外,作為銷售員在普通的獎懲制度上還有單獨的銷售獎懲制度,具體的到時候會有正式細則給你們看。”

“廠子裏的獎懲制度我們知道,可這銷售的獎懲制度大概是什麽樣的?”何驍忍不住問。

宋援朝笑笑道:“具體的到時候你們自己看吧,說白了就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嘛不是沒得,直接試用期不合格退工回家了。但我能保證,如果你們在這個崗位上幹的好,那麽未來拿到手的工資遠比你們想象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