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銷售公司

聽完了何偉何驍兄弟兩個的想法後,宋援朝也沒多說什麽,把話題轉移了回來。

“今天把你們找來主要是和你們談談,同時也是問問你們自己的意見。”宋援朝如此說道。

兄弟兩個頓時提起了精神,知道宋援朝要說重點了。

“目前廠裏在搞供銷分離,以前一分廠的供銷是由李家福同志負責,鑒於目前情況進行了工作調整,李家福同志由供銷一把抓改為只負責采購方面的工作,銷售方面由新來的孫耀良同志主抓。”

“之前臨時工的事已經是過去式了,既然過去了我們就不再提了。現在廠裏成立了新的銷售部門,孫耀良同志提出希望廠裏加強銷售部門的力量,出於實際工作的考慮,新的銷售部門要有一批適合的新人加入,鑒於你們兩人在之前工作的表現,廠裏決定給你們一個機會。”

“銷售部門?!”宋援朝的話讓何偉何驍兄弟面面相覷,他怎麽都沒想到宋援朝把他們找來居然是這件事。

關於廠裏的變動別說他們哥倆不知道,就連何茂勇也不是很清楚,畢竟何茂勇只是生產一線,和供銷這塊沒有任何聯系。

供銷是一個企業重心所在,在企業內部有幾大塊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是生產,其次是供銷、勞資和財務這三個科室。

生產就不用說了,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生產那還叫企業麽?而勞資也財務也是一樣,前者管人,後者管錢。至於供銷同樣是重中之中,企業要運行就缺不了供銷,供銷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供,一個銷。

供指的的采購,采購的任務是保證企業的生產物資需求,為企業采購原輔料,做好這方面的保障工作。

至於銷就是銷售,產品生產出來是要賣出去的,只有賣出去後產品才會進行由物到錢的轉換,從而產生效益。

在之前計劃經濟的時代,供銷全是在計劃模式之下,所以供銷這一塊在企業自身並沒有太大的自主權,無論是采購還是銷售全都有對口的渠道,大家都在一個規定的圈子裏按照遊戲規則進行,卻無法脫離這個範圍。

而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打開,計劃經濟逐步被市場經濟所取代,原本的供銷體系也開始打破。

雖然目前還有部分計劃內的供銷模式,但這種模式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那些關鍵性的企業,比如鋼鐵、煤炭、木材等等關乎於國家決策面的相關企業在計劃內還占了大部分。可對於普通企業,尤其是像南都食品廠這樣的食品企業,計劃內的供銷體系已經開始打破,被市場體系所取代。

這也是一分廠效益一年不如年的主要原因,如果還是以前的計劃體系,一分廠也不會是這個樣子。可現在計劃體系已經被市場體系取代了,再加上賈凡的不作為和供銷員李家福的思想僵化,使得一分廠效益逐年下降,最終到了現在這個地步。

宋援朝要改變一分廠的現狀就要解決銷售方面的問題,這也是他讓孫耀良負責新成立的銷售部門的主要原因。

孫耀良接手銷售後和宋援朝細談了目前面臨的情況,並且提出了三個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在這三個問題中,首要的就是人員問題,銷售方面靠孫耀良一個人是撐不起來的,必須盡快要有合適的人進入,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個敢打敢拼,能夠打硬仗的銷售團隊。

面對這個問題,宋援朝突然就想到了何茂勇的兩個兒子。在上次何茂勇來找他之後,宋援朝對這個事進行了詳細的了解,的確如何茂盛所說何偉何驍兄弟兩個是受了牽連,對於這兩個小夥子廠裏的印象很深,畢竟他們是何茂勇的兒子。

在眾人的口中,何偉何驍他們的口碑不錯,做事認真踏實,腦子也不笨。只可惜後來臨時工裏出了那一档子事,要不然留下來說不定幾年後有機會轉正就能成為正式職工。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宋援朝這些天一直在琢磨怎麽給何茂勇一個答復。誰想還沒等他確定好,孫耀良就向自己提出了要人。

正好,孫耀良那邊要人,宋援朝又在廠裏沒找到能夠幹銷售的人才,幾件事放在一塊宋援朝馬上就想到了何偉何驍兄弟倆,再加上上次何茂勇和宋援朝提過一句他們兄弟打算幹個體戶什麽的,年輕人有這個想法在別人眼裏或許是叛經離道,可在宋援朝眼裏卻是一個難得的亮點。

就這樣當天下午宋援朝就通知了何茂勇,讓何茂勇第二天把何偉何驍他們帶過來聊聊,如果合適宋援朝給他們一個機會又何妨呢?這是兩利的結果,宋援朝對此有些期待。

今天一見面,何偉何驍兄弟的表現讓宋援朝還是有些滿意的,雖然他們顯得有些青澀,可何偉骨子裏的踏實再加上何驍的聰明勁擺在那邊,在宋援朝眼裏這兄弟兩個是塊未雕琢過的璞玉,如果能鍛煉出來未來未必不能獨當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