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7章 權力杠杆(第3/6頁)

我現在跳出家電,再給你講講孫嶽峰在其他方面的動作。

那年,由於經濟緊縮,在瓊島炒地皮的人有不少離開,孫嶽峰反其道而行,攜帶巨款上了瓊島,去了椰城。

那時候,我正好也在椰城,對椰城房地產比較關注,對孫嶽峰在椰城的動作比較清楚,他以兩萬塊每畝的價格買了300畝地,1992年差不多快年底的時候,他把地以十八萬每畝的價格賣出,這筆生意讓他賺到四千萬。

1991年上半年,全國治理整頓工作全面展開,基建紛紛下馬,建材市場嚴重疲軟,孫嶽峰又大筆吃進了建材,第二年“南巡”之後,建材價格瘋漲,他又狠賺了一大筆。

孫嶽峰在投機上賺了兩筆大的,金蘭的生意也沒耽誤,1992年,金蘭公司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七億。

從1985年經商伊始,一直到1993年,從4000塊啟動資金需要借一大部分到成了億萬富翁,一路走來,孫嶽峰可謂是順風順水,你知道現在他人在哪嗎?”

“大哥,我怎麽可能不知道,孫嶽峰可是名人,不需要打聽就有人會告訴我,93年不是已經抓進去了。”徐露不以為然。

“你說得對,孫嶽峰已經變成階下囚了。”南易頷了頷首,接著說道:“1993年,金蘭連鎖店已經有136家,擴張的速度不可謂不快,聽說過京西易購嗎?”

徐露:“在莫斯科聽京城的倒爺說起過,和金蘭一樣,也是做家電連鎖的。”

“我說的那個做家電的朋友,他就是京西易購的老板,我在京西易購也有投資,算是老板之一。京西易購成立於1984年7月,從一家店變成兩家差不多花了一年多,然後就是原地踏步。

1987年,金蘭公司開始大擴張的時候,京西易購依然是兩家店,只不過在那個時候,京西易購開展了家電下鄉的促銷活動,打起了遊擊戰,把家電直接送到村裏去賣。

金蘭公司有一種靈活的金蘭機制,孫嶽峰把它概括為12個字:誰賣誰得,誰損誰包,誰丟誰賠。用經濟學語言來說,這就是金蘭的分配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

金蘭公司把企業的利潤分解到商品件數上,把員工的個人收入與銷售額掛起鉤來,誰賣得多誰就分得多,這對員工的勞動積極性自然是一種激勵。

‘誰損誰包,誰丟誰賠’,這又是對員工的嚴格約束。

員工工作不負責任,發生商品損壞和丟失,完全由員工自己負責。

金蘭公司的這種分配機制,使員工的個人所得人人心中有數,月底開支,不用算賬,自己就很清楚。

企業實行全員雇傭制,幹部每年選一次,行的繼續幹,不行的就撤下來。在金蘭公司,幹部不存在鐵交椅。

正是在這種較先進的機制下,顧客在所有的金蘭員工眼中才真正成為上帝。笑臉迎送,周到服務,不需要掛在墻上的服務公約和意見簿來約束和保證,更不需要設監督信箱與舉報電話。

在金蘭的所有連鎖店,服務態度被看作是一種投資。不管顧客購物與否,店員總是耐心地介紹商品的性能、質量、品種、特點、產地及怎樣維護,給顧客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即使不買東西也忘不了金蘭。

顧客滿意就是效益,這是金蘭人信奉的格言,也是金蘭人實踐的準則,它已深深根植於金蘭員工的心中。

正是這一條,給金蘭公司帶來了難以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金蘭公司不僅有靈活的運行機制,還有一整套標準化的經營規範。金蘭公司規定:帶響的出聲,帶亮的現亮,能轉的轉起來,該熱地熱起來。

具體來說,電視機要顯影,音響要出聲,電冰箱要制冷,洗衣機要轉起來。顧客買之前,先實際操作,自己學會調試,員工賣什麽就要教會顧客用什麽。

商品總是擺在最顯眼、最順手的地方,任顧客挑選。大件商品試看、試聽、試用,延長保修期。這與國營商場裏那些冷面孔旁擺一個‘請勿動手,損壞賠償’牌子的經營方式,簡直是雲泥之別。

你1994年前去過金蘭嗎?我說的,你有感受過嗎?”

徐露點點頭,“去過,沒有你說的這麽好,不過也不差,比逛其他商場舒服。”

“你的評價我不予采納,記得我們是在哪裏認識的嗎?一個櫃員敢給我這個上帝甩臉子看。”南易揶揄道。

“嘁,問東問西,一路問,你擺明了只看不買,對你那麽客氣幹嗎?”

“呵,那次不買,不代表我下次不買,給我這個上帝留下好印象,也許就能留住一筆大生意。小丫頭片子,為了打你的臉,我們下午就去你老東家那裏大采購。”

“真去啊?”

“嗯,買點吃喝零食什麽的。”南易擺了擺手,繼續說道:“為了切實保證經營目標、戰略、決策及一整套經營方式能貫徹到企業員工中去,孫嶽峰對下屬的136個企業實行了高度集權的垂直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