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8章 生意之詭(第2/5頁)

總而言之,清河國際已經走了一條比較高端的路線,不是商品有多高端,而是門檻高,能成為清河國際的客戶,意味著在一地服裝界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李成懦在西單的服裝店,每天有四五十萬的流水,而他只是清河國際的一個不算太突出的客戶,業務量差不多只有中上水平。

楊開顏把“共同富裕”的思想融合進亞清公司的血液裏,帶著客戶一起走上康莊大道。

“何老板,生意做大了啊。”

早上去南家之前,南易帶著南無為到亞細亞這邊來轉轉,見到旺德福隔壁開著一家群芳記,又看見何群芳站在店裏,南易就上前打招呼。

正掀著蒸屜查看著包子的何群芳聽到聲音一擡頭,一看是南易,她立馬笑道:“南總,是你啊,好多年沒見了。”

“是啊,好久不見,怎麽幹上早餐了,連鎖的吧?川菜館不開了?”

“開啊,怎麽不開,我結婚了,我家那口子看著川菜館,我自己幹早點。”何群芳指了指蒸屜,“吃早點了沒有,沒吃我給你拿幾個包子。”

“吃了,很飽,下次再試試你的包子。”南易輕輕拍了拍肚子,說道:“在這裏賣包子,做的主要是樓裏商家的生意吧?”

“早上一陣做的是商家的生意,到了中午就是做散客的生意,四個包子一杯豆漿,不少人午飯就這樣對付,光中午一陣,我能賣掉十來屜包子。”何群芳說話的時候,臉上洋溢著由內而外的喜色,可見生意真的不差。

“真不少啊。”南易驚訝道:“聽你這麽一說,饞蟲被勾起來了,你還是拿一個給我嘗嘗。”

“好。”

何群芳熟練的從蒸屜裏夾了一個包子,裝進一個特制的油紙袋裏遞給南易。

南易接過,先端詳一下油紙袋,上面不但有“群芳記”的標志,還有一個加盟電話號碼。看完油紙袋,南易把包子從中間掰開,一股湯汁從包子內部噴射而出,霎時,一股濃濃的肉香味鉆進南易的鼻子裏。

湊在鼻下仔細聞了聞,然後掰下一塊不和餡料粘著的包子皮送到嘴裏,細心咀嚼,接著是包子餡,南易一一細心品嘗。

“面是好面,餡料用的也是上好的前臀尖肉,調料我只能吃出幾樣,手裏有秘方吧?”

何群芳呵呵一笑,“難怪媽媽好的餃子這麽好吃,原來南總是行家啊,手裏要沒秘方,我哪裏敢開包子鋪啊。”

“肉包賣多少錢?”

“三毛一個,一塊錢四個。”

南易腦子裏算了算,說道:“利潤到不了一半啊。”

何群芳搖搖頭,“到不了,我用的都是好料,成本壓不下去,只能靠走量。面粉、肉的價格一直在漲,再過些日子,我也得跟著漲,不漲不行。”

“是啊,不漲不行。”

對農牧漁產品價格的了解,全球範圍內,南易說第二,沒幾個人敢說第一,國家也不行,國家機關最多是了解一下大宗貿易的價格,不會吃飽了閑著去長期統計其他國家批發商、菜市場的菜價。

神農南糧則不同,長期在統計幾個主要國家各種農產品的批發和零售價,至今為止,這項工作已經持續了八年,理論上,南易想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的準確雞蛋價格,只要查詢一下數據庫就可以。

統計這些,並不是吃飽了撐著,影響物價的因素除了通脹,還有供求關系,比如某個城市的市民忽然發現牛肉的價格漲了兩塊,或者降了兩塊,對神農南糧而言,必須沒有“忽然”,它不但要及時掌握價格變化,甚至深入參與農產品市場的神農南糧,就是價格變動的“因素之一”。

簡而言之,神農南糧四處出擊,在背後悄悄推動供求關系變化,並伺機牟利。

某地忽然冒出的什麽短缺的流言,專家建議多吃什麽等等言論,在普通人眼裏這不過是稀疏平常的事,可實際上,在暗地裏都有資本在推動,神農南糧就是背後的資本之一。

1986年,神農南糧入股了不少調味品企業,其中就不乏生產雞精的企業,於是神農南糧就參與了把“中餐館並發症”從人們遺忘的記憶裏找出來,對味精進行口誅筆伐,為雞精掃平普及的障礙。

正因為神農南糧對農產品價格的感知非常敏銳,現在已經在布局改變半成品食品的技術工藝,擺在面前的有兩條路:一、隨行就市,不斷漲價,既保證產品的品質,又要保證自己的利潤和利潤率;二、保持產品物廉價美,通過高科技不斷壓縮成本。

比如“媽媽好”的水餃,現在用的是好面、好肉、好蔬菜、好工藝,利潤也不差,但是這種“全好”的狀態維持不了多久,物價的飛漲,讓“媽媽好”的成本不斷上升,利潤和利潤率已經逼近亞清公司能夠容忍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