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9章 巨大的野心(第3/6頁)

但最後因技術過於復雜,批量制造困難而放棄。

克拉斯系列車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年代,當時克裏姆林宮在烏克蘭波爾塔瓦地區克雷緬楚格市建設了一座航空工廠,這座工廠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克雷緬楚格汽車廠的前身,衛國戰爭期間,該廠被戰火摧毀。

二戰後,為醫治戰爭創傷,1945年8月26日,克裏姆林宮頒布第9905號《關於汽車產業的恢復和發展》,規劃戰後汽車發展。

5天後,也就是1945年8月31日,蘇修人民運輸路線委員會指令克雷緬楚格航空工廠迅速恢復重建,擔負橋梁構件生產任務。

1946年該廠開始重建,1948年就完成了重建任務。

此後8年,該廠生產的橋梁構件在第聶伯河、莫斯科河、德涅斯特河、伏爾加河等蘇修主要河流上建成了600多座橋梁。

1956年該廠劃歸蘇修拖拉機和農業機械部,更名為克雷緬楚格聯合收割機廠,至1958年5月,該廠生產了11000台各種農業機械,生產效率還是很高的。

1958年4月17日,克裏姆林宮決定將克雷緬楚格聯合收割機廠改建為重型汽車制造廠,將蘇修重型卡車制造從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轉移到克雷緬楚格汽車廠。

1959年,克雷緬楚格汽車廠生產的第一批汽車出廠,車型是雅斯214型重型全輪驅動卡車,這種車原是雅羅斯拉夫汽車廠1956年才開始生產的新車型,采用了部分進口零配件,主要供應蘇修軍隊。

隨著門庭改換,汽車品牌也由“雅斯”,改為“克拉斯”。

此後至1966年,該廠一直生產雅斯/克拉斯系列6×6、6×4和4×4重型卡車。

至1981年,克雷緬楚格汽車廠克拉斯系列卡車總產量達19.71萬輛,主要用戶除蘇修軍隊、華沙條約組織各國及世界上其它國家軍隊外,也廣泛用於經濟建設。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克拉斯系列卡車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型號龐雜,變形眾多,體現出了以下特點:

外觀造型。

從50年代後期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生產的雅斯210型、雅斯214型,到1959年移交克雷緬楚格廠後生產的克拉斯214型(與雅斯214型相同)、克拉斯219型,再到70年代的克拉斯256Б型等;

雖然性能不斷提升,但從外觀上看幾乎是一張圖紙出來的產品,都是高高的車身、長長的發動機艙、寬敞的駕駛室、大大的輪胎,整車設計多采用無修飾的直線條,粗曠威武,僅在個別細節如車燈安裝等方面體現了不同。

克拉斯系列的這副模樣一直保持了三十多年,稱得上三十年一貫制。

1976年克拉斯260型出現後,才算有了新面孔。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因為同時期的蘇修工業品基本都是按照這樣“小步快跑”的原則發展的。

所謂”小步快跑”,簡單講就是在原有平台上,通過融入一定比例的先進技術,提升產品性能。這樣不但繼承性強,節省研發費用和時間,還可以較快拿到合適的產品。

因此,對克拉斯系列車型而言,外觀老舊並不意味著性能落後,技術水平與西方國家同時代產品相比並不遜色。除卡車外,蘇修的坦克、裝甲車等軍事裝備都是按照這一原則發展的。

動力裝置。

克拉斯系列的另一個特點,是以柴油機為動力,當時世界汽車動力多采用汽油機,但柴油的優勢已經顯現並得到認可。

與其他國家相比,蘇修是較早發展柴油機的國家,二戰前蘇修發展的T34型坦克,采用的就是B2型柴油機,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在汽車用柴油機方面,動手也比較早。

1932年,蘇修國家政治保衛局下屬特別設計局,就設計出了第一種87馬力四沖程六缸汽車柴油機,當時稱作壓燃式發動機,但因油耗較大,加之蘇修缺乏高精度零部件加工生產能力,最終未能投產。

但蘇修發展柴油機的計劃並沒有停止,1938年又推出了110馬力改進型柴油機,同時還以美國GMC803型柴油機為藍本,研發了雅斯14型卡車用柴油機。

與此同時,蘇修還要求工業部門盡快實現柴油機國產化和大批量生產,並於次年對雅羅斯拉夫汽車廠進行了技術改造,計劃1942年具備年產1萬輛國產柴油機卡車,但突如其來的衛國戰爭打亂了這一計劃。

蘇修真正將柴油機大規模應用於汽車,還是二戰結束後事情。

衛國戰爭結束後,1945年夏在克林姆林宮展示了雅斯200型柴油卡車,1947年開始生產以美國發動機為藍本仿制的二沖程雅斯204型和雅斯206型,此後柴油機在蘇修汽車工業開始得到廣泛應用。

到1990年1月,蘇修有69%的貨運量由柴油機汽車運輸。

克拉斯系列在多年發展之中擁有多種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