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9章 巨大的野心(第2/6頁)

南易猜莫斯科這邊已經向新德裏那邊暗示過該還錢了,可是新德裏肯定不缺懂政治和經濟的人,蘇修怎麽一個情況想得明白,這時候想讓它還錢就是妄想,等盧布大貶值,不用催,它馬上就會主動還錢。

沒錢豢養這麽多人,無非就兩種選擇,一個開源,另一個節流,南易和葉皮索夫交好之後,對克格勃的現狀大致有了一個了解,原負責對外的第一總局從去年年初就開始精簡人員。

不管是專門負責對外作戰和情報收集的10個分部,還是負責對外派遣“顧問”的第11分部、負責偽造證件的第12分部等等部門,在精簡的過程中,凹糟事發生了一大堆。

精簡嘛,按常理應該是去蕪存菁,把精英留下,可現實的情況並非如此,從克格勃的最高層一直往下,領導、頭目都是按照親疏遠近來制定精簡的名單,趁著這種好機會,打擊異己、掩蓋見不得光醜事的事情沒少發生,克格勃海外人員可以說是人人自危。

在這種情形之下,有的特工人間蒸發,有的主動銷聲匿跡,也有的借坡下驢,趁機離開克格勃。

知道這個情況後,南易就讓謝爾蓋出面招募了一批被精簡掉的人員,組建了一支專門負責探聽蘇修境內商業情報的商業間諜小隊——血液型。

血液型由謝爾蓋管理,自成體系,南易只提供初始運營資金,後期需要自負盈虧,南易找他們做事會支付費用。

說白了,南易對這幫克格勃並不信任,不可能把他們吸納進南氏內部,雙方之間僅僅定位在合作關系挺好,沒必要更近一步。

血液型建立之後,南易就讓他們去調查伊斯梅洛夫和別列佐夫斯基的底細,知道了伊斯梅洛夫背後並沒有站著了不起的大人物;

也知道了別列佐夫斯基的事業剛剛起步,鉆了點空子,成立了一家專門從事汽車進口的公司羅格瓦茲,從零打碎敲的二手奔馳進口起家,現在開始和意大利都靈的羅格系統股份公司合作,代銷日古利轎車。

南易之所以琢磨別列佐夫斯基,理由非常簡單,就是為了卡車。他曾經有過在墾殖集團建立司機背靠背和司機之友信息服務的計劃,司機背靠背擴展出來有掛靠服務、借貸買車服務,還要延伸到汽車維修、汽修改裝裝潢、汽車保險代理。

而想要把這兩個計劃,特別是司機背靠背計劃順利的推行,就需要有一款價格低廉、性能卓越的卡車,最好渠道比較單一,能夠比較容易控制國內市場。

帶著這些條件去匹配汽車供應商,只有蘇修這裏才能找到最匹配的。

蘇修這邊在沙皇俄國時期,汽車工業發展滯後,直到1916年一戰前,才建立了5座汽車廠,以期迅速彌補短板,促進汽車工業發展。

到一戰爆發時,全俄共生產各種汽車1.7萬輛,其中90%以上的汽車都是外國品牌,遠遠無法滿足軍隊需要,更談不上促進經濟發展。

十月革命之後,汽車制造業受到克裏姆林宮的高度重視,汽車產量開始逐年穩定提高,新型汽車的研發、現有汽車工業國有化改造進展也很順利。

1921年,一戰前法國人幫助建立的“雪鐵龍”等工廠實現了國有化。

到1924年,蘇修開始生產自己研發的汽車。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經濟危機席卷西方世界,西方汽車制造技術開始進入蘇修,促進了蘇修汽車產量和質量的迅速提升。

到1937年,蘇修汽車產量超過20萬輛,其中卡車產量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超過了英國、法國和德國,僅次於美國。

1931年10月1日,斯大林在真理報上發表《致阿莫汽車制造廠的工人和行政技術人員》的賀詞,標志蘇修汽車工業和卡車制造體系已經形成。

在提高汽車產量後,蘇修開始重視提高汽車質量,改變“缺重少輕”,著手發展符合軍事需要的、越野性能強、符合蘇修公路系統的大載重汽車。

30年代初期,英國研制了一種四軸全驅的卡車,當時“四軸全驅”尚屬全新概念。此舉引起了克裏姆林宮的高度重視,下決心要攻克這一難關,並將這一任務交給了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

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不負眾望,很快研制出了造型獨特的雅斯12型(ЯАЗ12)四軸越野卡車,該車是在雅斯10型三軸6×4卡車基礎上改進而來。

為實現重載全驅模式,該車采用前後都安裝雙軸結構來提高承重能力,為此新設計了復雜的傳動、分動系統,這一系統包括30個滾珠軸承、12個滾柱軸承、9個萬向軸和18個萬向節,采用美國制造的120馬力Continental 22R型6缸發動機和Brown Line 554型變速箱。

經過試驗,雅斯12型的性能還是比較好的,該車全重20噸,長6.6米,離地間隙320毫米,最大公路時速45公裏,能越過1.5米寬的溝壑,趟過0.6米深的淺灘,載重量達到12噸,可以說開了蘇修四驅全動重型卡車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