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5章 癲狂和理智(第3/6頁)

“蘭贊,做事業不一定需要自己能夠完成所有的工作,地球已經進入全球協作的時代,你可以負責制作,把銷售工作交給你的合作夥伴。”

“Sir,你對印度不夠了解,你所說的我也有所耳聞,可在印度想這麽做很難。”蘭贊·阿裏苦笑道。

“亞當,你可以叫我亞當,我來印度的時間的確不太久,根本談不上對它有什麽了解,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你先得去嘗試,在不太耽誤你自己生計的基礎上,你可以抽出時間試著去尋找合作夥伴。”

“我可以?”蘭贊·阿裏不太確信的問道。

“試試吧,年輕沒有什麽不可以。”南易再次勉勵了一句,然後轉頭對著蘇菲·馬索,“你的大作設計好了嗎?”

蘇菲·馬索把她的畫紙往兩人中間推了推,“亞當,你看,我想在這裏畫幾只蝴蝶,可一直畫不好,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你,你來幫我畫。”

“畫畫我不行,還沒你畫的好,你應該直接和蘭贊說,他能織出漂亮的圖案,畫畫對他來說肯定也不是問題。”

“是的,MISS,我能畫,你告訴我該怎麽畫。”蘭贊·阿裏接腔道。

蘇菲·馬索和瑪麗恩都要在他家的工坊訂制衣服,而且是很高端的訂制,只要把這個訂單接下來,未來幾個月他根本不需要為訂單發愁。

“啊,這裏,我需要有一只藍蝴蝶,這裏我需要一只金蝴蝶,鑲金絲邊的那種……”

蘇菲·馬索把自己的想法完完整整的說了出來,蘭贊·阿裏按照她的想法在紙上把效果給一一呈現出來。

不得不說蘭贊·阿裏的繪畫水平不錯,畫出來的蝴蝶栩栩如生,看著很有靈性。

蘇菲·馬索、瑪麗恩和蘭贊·阿裏在交流,南易通過普蘭和老阿裏聊了起來,聽老阿裏講述班納拉西絲綢的歷史。

就老阿裏所述,班納拉西紗麗取的是這座城市的名字——瓦拉納西,不過本地人把她喚作“班納拉西”。

這裏產出的絲綢自成品牌,一針一線中嵌入了印度獨特的歷史,對紗麗紡織工、穿紗麗的女子、商人和設計師而言,班納拉西紗麗是他們引以為豪的東西。

瓦拉納西的絲綢產業起源於何時何地,依然是個未解之謎,在古代佛教和印度教的文字記載中,這座城市就已經成為印度的棉紡基地,在莫臥兒帝國時期,波斯紡織大師來到印度,經過一番切磋交流,印度的絲綢紡織技術也得以蓬勃發展。

好幾個世紀以來,瓦拉納西這座城市一直是虔誠教徒的聖城,對商人和旅遊者來說,也是旅途的必經之站,長久以來,攝影師、作家和熟練匠人也紛紛前來朝聖。

瓦拉納西的紡織工在他們的絲帛錦緞上裝點大量的金銀紮繡花,圖案設計巧奪天工,這座城市也因此愈發聲名鵲起。

時光嬗變中,布匹上的意象也發生了一連串的進化,花朵、動物、鳥禽和植物草本各自在班納拉西紗麗上茁壯生長,幾何圖案也是手工紗麗的熱門設計。

想要織出上乘的班納拉西紗麗,需要大師級的技巧、藝術審美和耐心,紡織匠潛心坐在織機面前,短則幾個禮拜,長則半年,只為創造一件紗麗,如果花紋復雜的話,將是更加曠日持久的活計。

正常情況下,老阿裏和蘭贊每天要釘坐在紡織機前忙碌15個小時,如果客戶要的比較急且願意增加工價的話,他們也樂意加班加點,把煤炭的工作時長增加到17個,甚至是18,9個小時。

拿著梭子,穿著細絲,在一行行織線間來回的穿梭往復。

“在印度,你找不到任何一個地方有如此龐大的紡織規模。在世界上,你更找不到任何一個作坊,能締造出這般驚人之作。”老阿裏自豪的說道。

紡織雖然沒讓阿裏家族發家,可也讓他們過上吃喝不愁的生活。

每一匹紗麗的誕生,都來自紗線經緯之間的交疊,班納拉西紗麗的織錦手法非常特別,手工藝人會增加一束絲線,在橫豎之間穿梭,將花紋織入布匹,創造出精美的意象作為裝飾。

“這些圖案非常細微精致,必須手工操作,我們要目不轉睛地盯著紮繡花,必須一絲不苟。”老阿裏說著,“慢工出細活,這個工作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需要特殊的技巧,我們阿裏家就有自己的絕活。”

南易沒有追問有什麽絕活,更沒有過分的讓老阿裏進行展示,只是問了一個問題——電動紡織機正在逐步取代手工織布機,這對你們有什麽沖擊?

“有了電動織機,只要你按下開關,它就開始咿呀作響,會自動工作,人只要在一邊看著;手工織機就不同,我們需要不斷在它上面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