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一百六十八 考試

大秦

秦始皇:“前秦!?”不是說秦國後人全被屠了嗎?怎麽還有一個前秦?

很快, 秦始皇就知道了是怎麽回事,五胡十六國時期,也就是魏晉後分裂動蕩的時期, 北方胡人入侵中原建立的朝代。

秦始皇沉默了, “……”胡人也敢用“秦”作為國號, 而且還只是十六國之一,就算是十六國中最強大的也不行!

等等, 有前秦,不會還有一個後秦吧?

秦始皇忽然覺得眼前一黑。

但秦始皇並未來得及多想, 就被顧清瑜帶跑了思路。

待聽到總結, 秦始皇滿意地點點頭, 說得不錯, 他就是最好的選擇。

有眼光!

只要是他辦成的事,還沒有辦不成的。

只待李斯、蕭何等人的新法整理完畢, 他就能全國推廣。

當年的商君之法能讓秦國從弱國變成強國, 歷經幾代國君的積蓄讓他滅六國, 一統天下;新法也一定能讓弊端頻出的大秦完成蛻變,鞏固大秦基業。

為了這個,他也要努力多活幾年。

他要看到新法成功。

秦始皇眸中迸發出勢在必得的亮光。

不過如果天幕說的那些改革家都能來大秦就好了, 這麽多變法人才匯聚在一起總能總結出一條最適合大秦的路。

至於擔心人多各抒己見會吵起來什麽的,有他在,絕無這種可能。

公元前120年, 漢武帝時期

“高危漢武??”劉徹從牙縫裏一個字一個字擠出來, 哪裏高危了?

就因為他頻繁換丞相?

可在位五十四年換十三個丞相也不多啊!他父皇在位十六年,換了五個丞相,五個丞相裏善終的也就陶青還算善終吧?

衛綰不算,衛綰的善終是他給的。

相比他平均四年換一個丞相, 他父皇也不妨多讓啊!

憑什麽說他高危,大家不是都一樣的嘛!劉徹忿忿不平。

唐太宗時期

“??秦皇漢武,沒有朕?”怎麽他還不夠有魄力嗎?李世民心裏碎碎念道。

杜如晦和房玄齡等人也琢磨過來了,商君變法時秦國孱弱,在諸侯國中只是一小國;王安石變法是因為北宋內憂外患,積弱積貧;

張居正雖然是第一次聽說不是很了解,但從天幕的只言片語中也能了解到當時的大明正處於中晚期,否則何來續命一說。

劉晏和楊炎雖是他們大唐的,卻是安史之亂後的宰相,是中唐時期。

故而幾人得出結論:變法是為了強國、救國,多發生於王朝中晚期。

房玄齡把自己的猜想說出來後,又道:“如今大唐正是開國之初,百廢待興,百姓更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變法引起動亂。依臣看,法可以變但要慢慢來,不可貿然變法。

否則剛穩定下來的天下勢必會再添動亂,得不償失。”又不是大秦那種非變不可的情況。

杜如晦緊跟著道:“大唐初期並不適合變法,想必這些人正是因此才不選陛下。”

“兩位愛卿說得有理,朕也是這麽想的。”就是心裏有點不平,明明他也有魄力的。

“不說這個了,”李世民擺了擺手,皺眉道:“這劉晏和楊炎都是大唐的宰相,安史之亂後為大唐做出了不少貢獻,是大唐的功臣。安史之亂後正是用人之際,他們為何要窩裏鬥?”

可以合作讓大唐更快恢復國力,卻因為窩裏鬥損失了兩個能臣。當時的皇帝到底是怎麽想的?臣子鬥成這樣,你陷害我,我陷害你,也不管管?

都沒查清就罷官處死,只會讓小人得志,忠臣寒骨。

長久下去,朝廷風氣能好才怪。

李世民無奈地搖了搖頭,後代不行啊,怎樣才能提高後代的質量呢?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秦始皇對有功之臣待遇不錯,只有你有用,有才華,得到秦始皇的認可,那他就會重用你,給你高官厚祿。

只要不是謀反的大罪,秦始皇還是很寬容的。

例如當年趙高犯罪當誅,本來蒙毅要將趙高立即執行死刑的,始皇卻念及趙高平常辦事勤勉盡力,赦免了他。

雖然後面發生的事讓人看來還不如立即處死趙高,但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當時秦始皇又不知道趙高會禍國,如果他知道肯定第一個弄死趙高。

扯遠了,我們繼續說回書中的內容。

因為想給秦始皇當丞相的人太多了,名額不夠,閻王只能讓他們各憑本事,誰能通過考驗誰去。

先進行筆試再面試,讓一眾明相也感受一下後世考公的困難。

自古文人相輕,本來就是誰也不服誰,閻王還整這一出,這下眾人更是牟足了勁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強。

閻王擔心後面的皇帝也會發生這種報名人數過多的問題,遂決定先公布完再就業的崗位,再給眾人安排考試,沒準他們聽到後面的皇帝會改變主意,沒有那麽多人想去大秦了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