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百六十七 。

宋神宗時期

“秦始皇?”趙頊不可置信地看向王安石, 秦始皇可是暴君,就王安石那又臭又硬的脾氣居然敢選擇秦始皇。

借用天幕一句話,也不怕還沒混出頭, 頭先沒了。

真不是他吹, 就王安石那臭脾氣, 要不是他脾氣好, 加上大宋不殺士大夫的祖訓, 不然這會王安石說不定已經不在人世了。

不止趙頊這麽想,就連跟王安石交好的大臣也是這麽想的。秦始皇啊, 他怎麽敢。要選也該選從諫如流的唐太宗……

頂著眾人的目光,王安石雖然面無表情,但心裏早已泛起了漣漪。

自看過後世給他寫的個人傳記後, 他已經知道變法失敗的原因。

雖然原因眾多, 但最大的原因是沒有觸及到社會最基本的問題。

也就是說變法沒有全面展開, 只有上層或者少部分參與, 導致弊端越來越多, 矛盾越來越大,最終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面。

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與君權有莫大的關系, 若是歷史上的他沒有看錯人,選用一批得用人才;

若是陛下能堅定不移, 不左右搖擺, 學當年的商君變法一般, 為全面落實新法, 不惜制定極為嚴苛的刑法和連坐制度,強行將變法推動到各個階層。

那麽他的新法會不會也和商君變法一般,對大宋進行全面改造, 達到真正的富國強兵,讓大宋快速崛起?

商君變法歷時將近二十年,秦孝公支持商君二十年而不改其志,哪怕最後商君被秦惠文王處死,商君之法也沒有被廢,而是代代相傳。

官家會支持他這麽長時間嗎?又能否如秦孝公一般十年如一日信任?

王安石心中一嘆,官家不會。

變法,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若能選擇,他也會選擇秦始皇,無他,秦始皇若是啟用變法,定能實現全面落實。

【看著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原本還在猶豫的桑弘羊、王猛、劉晏、楊炎、張居正等人不再猶豫,趕忙站了出來,再晚點怕是真沒位置了。

站出來後才發現原來大家想法都一樣,不禁面面相覷。

閻王頭疼了,剛才沒人報名,現在一報就是一群,鬧哪樣啊?忙說:不行,人太多了,有誰要退出的嗎?

張居正:先前你們不是說秦始皇乃暴君嗎?說他不僅焚書坑儒,還暴虐……

說去他手下當差,不是被處死就是被累死,選誰也不選他嗎?

眾人:當時你不是還附和了嗎?你自己不也這麽認為,還不是站出來了?

張居正:……

一碼歸一碼,秦始皇雖然名聲不好,但不得不說是一位極有魄力的君主,在他手下,只要有能力,不謀反,過得還是挺不錯的,至少比萬歷那小子強。

我好歹也是他的老師,為大明嘔心瀝血,給大明續了七十年的命,到頭來卻落得一個死後被抄家,差點就被開棺鞭屍了,家屬不是被流放就是被餓死。

千萬不要輔佐小皇帝,翅膀一硬就覺得你礙事,然後對你重拳出擊,哪怕你死了他都不放過你。不值啊,不值。

霍光:這我不同意,我輔佐的孝昭皇帝就不會這樣,可惜他死得太早又沒留下子嗣,皇位就落到了劉病已的身上。

張居正:你就慶幸漢昭帝早逝吧,他要是長壽,你可不見得能善終,雖然你本來就不算善終。跟我一樣,都是死後被清算。

霍光:紮心了!

張居正:不要靠近小皇帝,會變得不幸。

霍光:……】

萬歷時期

張居正瞪大眼睛,眼神裏滿是不可置信與錯愕,雖然因為天幕之前的話,他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是…再怎麽有心理準備,也沒想過差點被開棺鞭屍這種事啊。

他還以為最多就是收回一切追贈,抄家貶為庶人,清算黨羽。

沒想到……居然是這樣的結局。

張居正的脊背忽然一垮,精氣神肉眼可見地消失,整個人仿佛老了十歲。

張敬修連忙扶住張居正,“爹,你可不能垮下,你要是垮了,這一家子人可怎麽辦。”

張居正被他攙扶著重新坐在太師椅上,喃喃道:“你說得對,我不能垮。”

皇宮裏

朱翊鈞怔住了,看著天幕許久沒有回神,他雖然想過要給張居正一點顏色瞧,想過要打壓張居正,清算他的黨羽,甚至想過抄他家……

如果張居正死了,開棺鞭屍好像也不是沒可能。

這麽看好像這些事都是他能幹出來的。

朱翊鈞心裏不由有些煩躁,他還沒幹就被天幕抖出來,張居正會不會先下手為強?

不行,他得防著張居正狗急跳墻。

……

洪武時期

朱元璋心情有些復雜,本來之前聽到內閣獨攬大權,臣子甚至越過皇帝抱內閣大腿,他很生氣的,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反轉。

一方面感慨這才是真正的君王,沒有君王會想到看到臣子權力比他還大;一方面又覺得被天幕爆出來不不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