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一百六十六 秦始皇的丞相(第3/4頁)

洪武時期

因為明末的消息,朱元璋胸口還在悶痛,沒緩過來呢,就聽到自己被天幕提起。

還是以這種方式被提起,朱元璋臉黑了,大罵:“胡說八道!胡惟庸謀反,李善長、汪廣洋牽扯其中,死有余辜,朕殺他們還有錯不成?

再說了,還有徐達,徐達是病死的,關朕什麽事?”

大臣們連大氣都不敢喘,胡惟庸案牽連甚廣,沒必要牽連的也被牽連了,冤屈著不少。明眼人都能看出聖上是想借著胡惟庸案清理一波人,誰敢求情?嫌自己命不夠長?

朱元璋見不少大臣都瑟瑟發抖,頓感沒勁,轉頭看向一眾兒子,老二老三全然沒當回事,老四面無表情,看不出什麽,老五欲言又止……

到頭來竟是一個敢說話的都沒有。

朱元璋覺得心裏更悶了。

大秦

秦始皇:“這就是朱元璋廢除丞相制的原因?”因為無人生還?

廢丞相,收相權,忙得過來嗎?

他左右丞相都不夠用,如果廢丞相,那不是忙死?

若是覺得丞相權力過大分化相權便是,直接廢除,每天處理的奏章能再多幾倍。

這朱元璋果然勤政。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倒也不必如此比較。

沒有大錯,他也犯不著殺人,頂多是罷官。

他比朱元璋還是好點的吧?

唐太宗時期

尉遲敬德連連點頭,“天幕說得對,你們這些文人就是心眼多,一肚子彎彎繞繞。”天幕說得可太對了!

“把曹操司馬懿坑到了大漢,結果後面的皇帝比漢武帝還難整,後悔了吧?還沒混出頭,頭先沒有了。哈哈哈……”

文臣們:“……”關他們什麽事,你是不是入戲太深了?

李世民:“朕比較關心閻王念了哪幾個皇帝?為什麽不光明正大說出來,是朕不配聽嗎?”內心:到底有沒有他啊??

【有機靈鬼試圖道:不對啊,明太.祖朱元璋不是廢除了丞相制度嗎?明朝不需要丞相吧?

閻王看了他一眼:明朝的內閣充當宰相職責。

眾鬼聞言心裏拔涼拔涼的,明朝的內閣說的充當宰相職,但終究不是宰相,且和宰相相差甚遠。

明朝的內閣看起來權勢滔天,但都建立在皇帝相信他們並且自己犯懶不想幹活的基礎上,一旦皇帝下了決心,倒黴也就是時間問題。

比如張居正。

想到這裏,眾鬼看向張居正:張首輔,可還想去大明?

張居正:你看我像是冤種嗎?

閻王:咳咳,你就算想回大明也回不去。好了,接下來這位皇帝也是千古一帝,而且還是知名度最響的那一位,也是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

有想去秦始皇手下當丞相的嗎?

李斯站了出來:在下想去,在地府學了那麽多東西,斯有自信能挽救大秦的頹勢,必不會再讓秦二世而亡。

閻王看了他一眼:可是你去不了,不能回原來的朝代。

李斯指了指聚在一起的鬼魂,心不甘情不願道:那他們去了,原來的‘李斯’呢?他們不會要變成‘李斯’吧?

閻王: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成為別人。

李斯對閻王躬身一拜,行了很多年沒有行過的大禮:斯輔佐大王二十七年,誤信趙高、胡亥之言,害死公子扶蘇,使得胡亥上位濫殺無辜,大秦社稷毀於一旦。

斯愧對大王,想將功贖罪,求閻王成全。

閻王:不行,這個先例不能開。你可以把你的治國政策告訴要去大秦的人,最多只能這樣了。

你回不了大秦。

李斯失望地低頭,一步錯,步步錯,連將功補過的機會都沒有。

公孫鞅(商鞅):先秦與大秦不一樣,吾是否可去大秦?

閻王點點頭:可以。

王安石站出來:不知去大秦有幾個名額,我也想去。

諸葛亮幾乎是同時和王安石站出來:亮也想去。

陸陸續續又有不少人站了出來。】

大秦

秦始皇露出滿意的笑容,嗯,甚合他意,他果然比漢武帝受歡迎。

漢武帝的曹操和司馬懿是被坑去的,他這些都是自願的。

李斯眼底閃過一絲失落,同時心裏松了一口氣,他這麽說陛下應該不會生氣了吧?

李斯余光偷偷看向秦始皇,見其面帶笑容,一副心情很好的樣子,陛下是因為他選大秦而高興,還是因為其他人選大秦高興呢?

公子高等人驚喜道:“父王,諸葛丞相選了您,太好了,諸葛丞相會得可多,他不僅……”

秦始皇瞥了幾人一眼,難得沒呵斥,“朕知道。”

李斯:“……”哦,我懂了。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憑什麽?憑什麽去秦始皇那裏的人那麽多?來他這裏的就兩個?

他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