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聖文神武天下武功至極(中)(第2/4頁)

乾元四年,公元965年,經過一番龍爭虎鬥之後,布韋希家族的掌權者阿亞德·道萊困守巴格達。

而聽命哈姆達尼王朝的貝都因遊騎兵,則占領巴格達西北門戶費盧傑,隨時可以發起進攻。

布韋希家族的失敗就已經注定,只是時間和代價的問題。

隨後,在維齊爾大阿米德的斡旋下,為了應對來自東方的威脅。

哈姆達尼王朝之主賽弗·道萊,同意阿亞德·道萊帶著剩余的布韋希家族武裝安全退出巴格達,並允許他們繼續統領胡齊斯坦和巴士拉兩地。

這兩地方位於兩河流域的入海口,控制了大片的海口平原,是波斯灣沿岸最富裕的土地,特別是巴士拉,在此時的廣義大食領土上,都是著名的富庶兼文化名城。

本就胸無大志只想保住性命的阿亞德·道萊當即同意,他在巴格達與哈姆丹王朝的宮廷大臣簽訂協議,宣布表面上成為哈姆丹王朝的藩屬之後,立刻就退出了巴格達。

而阿亞德·道萊一退出巴格達,哈姆丹王朝之主賽弗·道萊就火速親率三萬大軍進入了巴格達。

這讓阿拔斯王朝的哈裏發穆提,重掌權力的希望瞬間破滅。

而進入巴格達的賽弗·道萊在維齊爾大阿米德的協助下,重建了原本隸屬於哈裏發的權力體系。

他放棄了道萊這種榮譽稱呼,轉而命哈裏發任命他為蘇丹,並以本名阿力木為名,稱蘇丹阿力木。

蘇丹這個字,在這之前還沒有後世那種意思,本意是力量、裁決者之類,現在被賽弗·道萊弄了出來,直接成了阿拔斯王朝最高的僭主稱呼。

賽弗·道萊變成了蘇丹阿力木,就好比從曹丞相進化成了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大漢魏王。

可憐的哈裏發穆提,為誰辛苦為誰忙,到頭來連象征意義都快玩脫了。

……

而就在巴格達發生劇變的時候,張賢瑀也在伊斯法罕沒空理會他們。

因為在甲三堡一戰後,張賢瑀控制的伊斯法罕和設拉子等西南波斯以及南波斯領地,原本可不是屬於薩曼波斯的。

而且實際上這裏才是屬於歷史上波斯帝國的核心區域,物產豐富、人口眾多,教派復雜。

如果不算呼羅珊和拉伊(德黑蘭),光是伊斯法罕和設拉子就有接近四百萬人口,要是算上呼羅珊和拉伊,足足有七百萬人口之多。

要以五六萬的軍力,占領和平定七百萬人口,還要從中挑選一大批願意跟安蘇(曼蘇爾)去巴格達恢復波斯王國的人,難度還真不小。

於是,在巴格達的大食人大亂鬥的同時,張賢瑀在張烈朝、曹彬、趙匡義、呂端等文官武將的輔助下,開始大規模在波斯本部和呼羅珊分封功臣。

一口氣就灑出去了三個君侯、七個方伯、君子君男四十多,巡檢使數百。

隨後張賢瑀還在百忙之中,抽調一支兩萬人的隊伍,徹底剿滅了盤踞波斯東南的薩法爾王朝,也就是後世霍爾木茲海峽到巴基斯坦之間的小塊沿海地帶。

此戰,聯軍斬首六千余級,俘虜一萬多人,隨後又進行了震懾性的大屠殺,把本就只有五六十萬人口的薩法爾王朝幾乎三成男丁都處決了。

但快速的分封和擊破薩法爾王朝雖然穩定了形勢,鞏固了軍心,但是卻讓張賢瑀幾乎沒法再次發動針對阿拔斯王朝的戰爭了。

因為總共就五六萬人的河中諸夏聯軍,取得了如此大的勝利,個個都已經盆滿缽滿了。

得了海量錢財沒有要分封的兵將們,急著想回河中去把財富與家人一起分享,他們沒有鼓噪起來要回去就算不錯了,哪裏還會想要去巴格達玩命。

而不回河中,留在波斯和呼羅珊的兵將們都成了封臣,最下面的巡檢使都有三四百戶兩三千形同農奴的百姓,他們就更不想被征召起來繼續作戰了。

君子以上的,忙著呼朋喚友把在河中甚至中土的親屬叫來穩定封國。

君男和巡檢使們忙著娶兩房漂亮的妾室,以便從封地上發展親信,然後到處走門路希望從天竺買來幾十上百農奴,繼續開墾荒地和放牧。

這就叫軍無戰心,這就叫軍心不可用,強行征召起來打仗的話,他們就敢在戰場上輕則劃水,重則一哄而散。

這也是所有封建軍隊,甚至是三灣改編以前連解放軍都不能避免的頑疾。

……

就在雙方寂靜又尷尬的對峙中,經過十一個月的長途跋涉,皇四子敦煌郡公張賢景所率的遠征大軍,終於到達了拉伊(德黑蘭)。

拉伊城外,安國大王張賢瑀率領全部文武在城外列隊,等待張賢景的到來,他還是有些不安和不爽。

不安,是不知道張賢景即將給他帶來的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