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這是大理,還是大宋啊!(第4/4頁)

現在的大理王段思聰,就是大理趙光義段思良的兒子,其本人的性格,簡直就是宋真宗附身。

喜奢侈,好文學,愛面子,耳根子軟,臉皮厚,想要搞點陰謀詭計呢,偏偏還有點重情義,導致最後做出來的事,真的讓人難繃。

你說他沒有能力吧,好像有那麽點,你說他有能力吧,做事好像又有點辣眼睛。

把朱熹評價宋真宗的‘真宗東封西祀,糜費巨萬計,不曾做得一事’拿來形容段思聰,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現在,這位大理宋真宗段思聰過了最開始的興奮以後,也開始覺得不太對勁了。

因為這十四個月中,他三次從陽苴咩城往返善闡府,見到的場景和聽到的匯報,是調集軍糧一次比一次艱難,百姓的怨氣,肉眼可見的起來了。

署衙中,段思聰的左面站著清平官高方,這位是跟著段思平一起起事的老人,高氏更是白人第一大族。

在這輩分和實力的加成下,再加上段思聰不怎麽管事,政事大權已經事實上落到了高方的手中。

高方不是個糊塗人,因此是意識到了周軍是想拖垮大理的。

但周軍用的,算是陽謀,高方也暫時沒什麽好辦法來對抗。

他只能選擇稍微削減前線軍隊,將一部分各部的征召兵放回各部,來減緩物資的消耗。

高方拿著寫好的奏疏呈給段思聰,“聖人,臣召集三托、六曹各級官員經過精密計算,咱們只需要在前線留四萬人就可以了。

其中重中之重的長城郡(曲靖)留一萬五千,石城郡和升麻各留七千,其余萬余人留在善闡府為後援,如此可大大節省軍糧、物資的供應。”

段思聰點了點頭,雖然他不知道到底能節省多少軍糧,但是少了兩萬人是確定的。

這兩萬條壯漢光是吃一天就要五六百石,加上轉運一千五百石都扛不住。

他正要同意,卻聽得身邊一聲冷哼,站在在右側的大軍將董三廓突然說道:

“清平官說的輕松,這大軍遣散容易,再想征召那就難了,假若此時周軍突然來攻,四萬人就能守住長城、石城、升麻三城及大大小小的砦堡?

就算能守住,四萬大軍長期在外,我等又能多支撐幾時?

現在周軍尚在征討高麗,大軍並未到此,咱們再守下去,等到周主舉國之兵前來,誰能抵擋?

臣以為,咱們現在應該乘大軍雲集之時,主動出擊,收復烏蒙城,將黑爨二十一部給拉回來,不然遲早要出大問題。”

董三廓的父親董伽羅本是段思平的國師,地位崇高,在建立大理國時功勞絕大,董氏也是大理國內段氏之下第一豪門。

結果在大理趙光義段思良篡侄子大位的過程中,董伽羅並不支持,是以在段思良上位之後,支持他篡位的高氏得到了大大的封賞,而原本興盛的董氏,則遭到了打壓。

所以,高氏和董氏很是不對付,基本高氏同意的,董氏一定是要反對的,目前正內鬥的厲害。

段思聰聽董三廓這麽說,覺得也好像有些道理,周軍只有偏師在烏蒙山脈,現在都不去打他們,等周主派大兵到來,大理國還能有什麽機會?

高方眼睛裏都要噴出火來了,他戟指董三廓大聲怒喝道:

“周軍占據地利,甲堅械利還有大小砦堡卡住險要,黑爨二十一部又已經為他所用,我等舍棄堅城去逆攻,如何得勝?”

段思聰又一思考,這也挺有道理的啊!

可是,攻也不利,守也不行,那這一仗該怎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