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滄溟之水浣我神魂

歷史上,巴塘高原的漢子的戰鬥力衰落的似乎非常快。

在不了解情況人眼中,他們幾乎是從吐蕃帝國時代暴打四方的勇士,瞬間就衰落成了幾百蒙古騎兵就可以拿捏的存在。

似乎昔日那個在大非川憑借高原氣候對陣大唐都略占上風,更是在後來暴打回鶻、大食的高原巨獸,在吐蕃帝國滅亡之後,就成了人畜無害的藏羚羊。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吐蕃人的戰鬥力並沒有衰落的這麽快,也不是大眾想象的那樣是被密宗給忽悠瘸了。

真實的原因,或者說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片高原上,當吐蕃帝國倒下之後,做一個武士已經沒有前途了。

吐蕃帝國四分五裂之後,吐蕃人沒了富庶的河西隴右(相對吐蕃而言),沒有可以大肆抽血的安西。

且由於自身的割據混亂,導致他們丟失了恒河邊溫暖濕潤的殖民地,失去了可以不斷從天竺攫取財富,這條重要的生財之路。

在沒了外部財富滋潤的情況下,就這巴塘高原這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走和胡天八月即飛雪的自然環境,根本不需要多少勇士,也更不需要必須用大量金銀堆起來的甲士。

要那麽多甲士幹什麽?就這麽點產出,都給甲士了,老爺們吃什麽?

所以,沒了那個對外擴張,每年可以從高原下面攫取大量財富的吐蕃帝國之後,吐蕃武士就成了失怙的幼狼。

這片高原,不但再也不需要他們,反而還把他們當成了累贅。

這個情況,是李存惠最先發現的。

因為自從他上了高原,頒布了朝廷將在面臨天竺的邊境設立兩萬戶府兵的計劃後,一夜之間就出現了無數前來投軍的甲士。

當然,這些‘甲士’並不是真正的甲士,他們雖然有甲,但身體並沒中原甲士那麽強壯,也沒有多少軍旅經驗。

他們手中的甲,是貨真價實的吐蕃式紮甲,但都是他們祖父那一輩往上用的。

到他們這一代武技或許還有傳承,但是打熬筋骨的本事沒了,大多數人穿上祖先的甲胄,鏖戰一刻鐘必然脫力。

不過李存惠知道,他們還有救,因為吐蕃帝國的崩潰也不過就是百來年,這體力和戰鬥經驗都是可以鍛煉,只要吃食有保障再加系統性訓練就是。

於是在請示了張昭之後,李存惠從中挑選了大部分家中都有甲,同時家境已經窘困的甲士。

準備將他們安置在大約相當於後世阿裏地區加尼泊爾和錫金、不丹三國的地盤上。

李存惠相信,當大周給了這些甲士家庭重新做人的尊嚴,又給了他們可以下山攫取財富的機會之後,這兩萬戶吐蕃甲士,就會變成大周在巴塘高原最忠實的擁躉。

這也是郭天策和李存惠,能在這麽短的時間穩定高原最重要的原因。

吐蕃帝國的武力,已經隨著吐蕃帝國的崩潰,而同樣雪崩。

等到大周軍隊進入邏些,唯一剩下的一點火苗本來準備反抗一下。

但他們突然發現,周人是不是無惡不作他們不知道,但他們卻看清楚了,這些周人是來為他們恢復榮耀和尊嚴的,於是不反抗不說還很迅速的投靠了過來。

而張昭安定巴塘高原的三步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先將其中大非川和松潘劃出去,再把高原除了邏些以外的核心地區,都封出去安定大小貴族,最後將基層武力弄到邊疆控制起來。

這在這種情況下,大非川和松潘慢慢就會和邏些脫節。邊境的武力很快會成為朝廷控制天竺的打手。

至於其他老牌貴族,隨便你們怎麽玩,只要不鬧事,逢年過節還有賞賜,有了矛盾朝廷幫助調解。

這樣三管齊下再加上六法宗的輔助,就齊活了。

只不過在邊境安置兩萬戶府兵的事還要再等等,因為這已經九月,開始大雪紛飛了,要打也是明年的事。

於是李存惠一邊做巴塘高原的軍制改革,一邊命投靠了朝廷的當地貴族,去給盤踞大小勃律地區的上袞三王最後一位,古格王朝贊普吉德尼瑪袞的長子貝吉日巴袞傳信,勸說他歸順朝廷。

歷史上,吉德尼瑪袞建立的這個古格王朝實際上非常短命,只在吉德尼瑪袞死後,三個兒子就分割了他留下的這個王朝。

長子貝吉日巴袞控制了大小勃律地區,也就是後世拉達克和蔥嶺一部分。

貝吉日巴袞就是拉達克王朝的開創者,此地在後世被印度阿三給強占,現在還沒收回來。

次子德祖袞控制了核心的阿裏地區,一直標榜正統,歷史上的古格王國,就是指德祖袞這一系。

三子紮西德袞分到了阿裏地區以東,包括後世尼泊爾西部的大片領土,這是貢塘王朝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