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千古未有之唐宋變革(第4/4頁)

而且,這很快就起到了效果,郢州京山縣百姓在縣令的帶領下,走了上千裏路到東京獻上了插秧利器-秧馬。

所謂秧馬,就像一條月牙形的小船一樣,人可以坐在秧馬上插秧,而不用彎腰下地,極大的提高了效率,又節約了時間。

張昭讓戶部和工部的官員測試了一下,確實對於插秧有非常大的促進效果。

張昭當即擢拔京山縣令為郢州長史,賜上京的郢州百姓各二十貫,選出精擅農事者五人為農學博士,享受皇室年金賞賜,跟更進一步免除京山全縣今年的秋稅。

消息一出,四方震動,八月末,有南唐百姓自海州到周國江淮行省淮安府(楚州),向張周淮安府府尹獻上高產黃穰稻種。

張昭立刻下旨給李璟,命他速速查清情況,並命江淮行省的錦衣親衛坐探前去了解情況。

所謂黃穰稻,是一種十分喜水,具有很強抗澇能力,同時產量並不比占城稻低的本土稻種。

這種黃穰稻因為有喜水抗澇的特點,最適合用來開墾南方大量的沼澤地,對於將充滿瘴疫的沼澤變為良田方面,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而李璟這傻貨,不是張昭出了這樣的德政,他根本就不知道這回事。

南唐的海州刺史前去查看之後,方才知道,這家百姓所獻出的黃穰稻不僅抗澇,畝產更是高達三石半,遠超一般稻種的兩石半。

此時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三石半是420斤,兩石半則只有三百斤。

面對這個數據,南唐方面都嚇傻了,他們還想隱瞞不報,結果錦衣親衛早就知道了底細,並將一部分百姓和稻種帶到了淮安。

張昭眼珠子一轉,意識到這是個敲打李璟的好機會,他立刻派禮部郎中王玖為天使,到江寧城厲聲斥責李璟。

王玖可是出了名的不怕事,當年揪著高昌回鶻頡利·毗加衣袖不放的就是他。

這次他作為天使而來,幹脆就當著南唐文武百官的面,把李璟罵了個狗血淋頭。

言語之尖酸刻薄,讓李璟數度破防想要回避,結果王玖照樣扯著他袖子不放,讓南唐上下文武,顏面大失,更是重重挫傷了李璟的威望。

至於獻了稻種的南唐百姓,張昭沒有食言,立刻晉封他為海州伯,兌現了他的最高承諾。

這麽一來,天下間但凡覺得自己有些手藝的,都開始往東京跑,跟往年獻祥瑞有的一拼。

至於馬昭遠派人來稟告的高從誨願望,張昭召集張希崇、郭天策等文武商量後,他們都覺得勉強可以接受。

那張昭就沒問題了,因為他知道,高從誨還能活個半年,就算身體很好了。

於是張昭一面派出使者去通知高從誨,一面親自帶著右羽林衛的三千精銳,連夜從東京開封府南下。

江陵這樣的重鎮,他必須要親自去安排好,而且對於馬楚境內的溪洞蠻子,也需要想個辦法搞定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