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你們都是忠臣啊(第2/4頁)

廣義上的河東,大約等於現在山西省的絕大部分。

但實際上,一般說的河東,是狹義上的河東,即太原這一府及其下轄的晉陽、太谷、祁、文水、榆次、盂、壽陽、樂平、廣陽、清源、交城、陽曲這十二州縣。

張昭隨手翻開看了看,河東十二州縣,尚存戶九萬七千三百余,賬面上人口一十九萬五千余,不由得眉頭一皺。

這個數據,遠低於唐朝鼎盛時期的二十八萬戶,當然也高於北漢滅亡時期的三萬五千二百戶。

而且這個實際人口肯定比戶冊上的多,因為這個戶冊上,一戶竟然只有兩口多一點人,這肯定是不正常的。

如果按四到五口一戶的正常情況來看,也還有四十多萬人口啊!

好家夥,河北這麽大的地方,不算幽、易、莫、瀛、薊、檀六州,已經被契丹和災害禍害的只剩下了二百余萬人。

但是在河東,僅僅河東這十二州縣,都還有五十幾萬人。那整個大河東,怕不得有一百萬上下。

看來自己還是占了年齡上的便宜,這要是劉知遠年齡跟他差不多,鹿死誰手,那還真有的打!

李三娘其實還挺有幾分徐娘半老的風韻,年齡也不大,剛好與張昭同歲,但張昭對她卻沒有興趣。

也不叫沒有興趣,怎麽說呢,劉知遠也算是個豪傑,不是孟昶、李璟那樣的花花公子,沒必要侮辱他。

再說,李三娘雖有風韻,但是跟花蕊夫人這種十八九歲的極品,那也差得太遠了。

因此張昭只是淡淡一點頭,把手一揮,“起來吧!劉知遠雖然不識天時,至生狂妄之心,但罪不在你們母子身上。

念及劉知遠與河東軍民昔年抗擊契丹有功,爾母子二人去洛陽居住,封劉承佑為順義侯,賜宅院一座,年給俸祿二百貫,好好奉養母親吧!”

李三娘聞言大喜,張昭這種表態,肯定就是不會為難他們母子,當即再次叩首泣不成聲。

被嚇得傻乎乎的劉承佑此時也才回過神來,對著張昭叩首不停,連呼:“謝聖人不殺之恩。”

……

張昭沒有去住劉知遠在河東節度署衙中的北平大王府,而是直接住進了被稱為唐皇宮的晉陽宮。

當年李淵就是在這裏,被次子李世民慫恿由此南下定鼎中原,開啟唐朝三百年天下的。

當然這已經不是李淵時期的隋朝晉陽宮了,原本的晉陽宮早已破敗,現在這個看起來還挺適合居住的晉陽宮,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重修的。

張昭一見晉陽宮,就十分喜歡,富麗堂皇,大氣磅礴,還居於天龍山脈尾端,西南就是著名的天龍山石窟。

這天龍山石窟,雖然也後世名聲不顯,但那是因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遭到了列強文物強盜的毀滅性掠奪,後來天龍寺又被大火焚毀,石窟基本被毀棄。

但是現在,經過北齊高歡、高洋父子一直到隋煬帝楊廣的開鑿,天龍山石窟比敦煌莫高窟更美麗,與洛陽的龍門石窟齊名。

區別於此時,也就是唐代雕塑風格嚴謹、精湛,龍門石窟則以逼真,形象寫實,充滿生活氣息著稱,更易讓人心生祥和之意。

入了城,當然要大宴功臣,張昭看著遠處的天龍山石窟和天龍寺,張昭對身邊的李昉說道。

“此地風光豪邁,氣候涼爽,天龍寺莊嚴秀麗,正是避暑的好地方。

速速遣人送信至東京,請兩位皇太後,貴妃,金國大王與魏國大長公主往晉陽一行。”

張昭心裏還是對晉陽有些忌憚,因此想了想,幹脆把母親和孩子們弄到晉陽來住一段時間,加強一下張周皇室和晉陽百姓的聯絡。

想了想,張昭還覺得不夠,喊住了正要去擬旨的李昉。

“讓皇後也來一趟晉陽,密旨告訴她,來晉陽時就詔免晉陽、太谷等十二縣百姓三年的鹽鐵稅、絹帛稅、農器錢等雜稅。

再免河東百姓三年的丁口銀,東京的留守重任,就交予賢德貴妃曹氏處理。”

此時的賦稅種類與中唐一樣,還是實行春秋兩稅制,但是在農田這種基本稅以外,還有大量的有隨田賦帶征的農器錢、曲錢、牛皮稅和進際稅等附加稅。

此外,還有按人征收的丁口錢、鹽鐵稅、絹帛稅等雜稅。

這時候的百姓,負擔是非常重的,甚至連一般富戶和小塢堡土豪賦稅都很重。

因為朝廷上可全是蠻不講理的武夫,別的好說,律令很多時候都可以不嚴格執行,但是你敢不交稅,那就一定要斬人的。

而劉知遠為了和張昭相抗,在河東征稅種類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十六種,河東居民的負擔,實在是太重了。

李昉聞言,想張昭建議道:“聖人新入晉陽,人心尚未穩固,不如聖人先以劉知遠殘害河東百姓過甚為由,先召免河東、雲州等地的丁口銀以安定人心,等皇後到達晉陽,再免三年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