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紹天明命大周皇帝(第2/3頁)

因為他在位其間,與索勛等人扶持的張昭祖父張淮鼎也發生張氏內訌,張淮深及夫人陳氏以及四個兒子盡皆遇難。

張淮深的謚號則是懷,民思其惠為懷,失位而死曰懷,全稱是英祖大孝懷皇帝,可以說準確的概括了張淮深的一生。

至於張昭的祖父張淮鼎則廟號為烈,謚號為悼,稱烈祖大孝悼皇帝。

列祖這個廟號,多用於奪回家業但開創有限的皇帝。張淮鼎從堂兄張淮深手中拿回了權力,正適合稱烈祖。

謚號悼,正好用於在位時間短,中年早夭為悼,稱烈祖大孝悼皇帝,正適合奪回位置之後,只當了幾年節度使就去世的張淮鼎。

而張昭父親張承奉的廟號元,謚號肅,稱元祖大孝肅皇帝,那都是奉天王太後確定好了的。

元取張承奉首稱天子,建西漢金山國。

肅也是選好了的,執行果斷曰肅,嗯還挺合適,張承奉建立金山國的時候,確實執行很果斷。

追封完畢,張周之國的宗廟就建好了,接下年就是定年號,這方面張昭特別想用乾元這個年號。

多好的名詞啊!

乾有四德,元、亨、利、貞,元德為首,代表天道伊始,萬物姿始,贊曰;大哉乾元!

可是一查才知道,乾元這個年號,唐肅宗這家夥已經用過了,還只用了三年就改元。

有毛病啊!這麽好的年號,一點也不珍惜,這跟後世網上那些建一級號占用名字的一樣讓人蛋疼。

於是,張昭又只能繼續從群臣議定上來的年號中挑選。

甚至張昭考慮過用老奴的天命,後來想想,隔不膈應的不說,這天命也太過直白了,一點文化水平都沒有。

最後,群臣送上了薛居正擬定了兩個年號,一個是天祚,一個是紹明。

臥槽,天祚帝?張昭一看,立刻打了個冷顫,雖然承天之祚確實是個好詞,但這比天命還膈應啊!

於是張昭果斷選中了紹明這個詞,紹明取紹天明命之意,意指承接上天之命,也很是契合張昭打出了順天應人、克己復禮旗號的。

而且這個年號,只有一百多年後越南李朝好像用過,此時來說屬於絕對的首用。

於是張昭立刻傳旨,以公元946年,為大周紹明元年。

議定年號之後,最後一步就是準備豬牛羊三牲,做太牢之禮告祀社稷,這是郊外告祀的最後一步。

幹完了這個,張昭再次換上大裘冕服,在文武眾臣的簇擁下,鹵薄儀仗的護衛引導下,回到被改名為乾元宮的大寧宮。

如果說,郊外的一系列祭祀,是張昭的家事和大周的國事,那麽到了乾元宮,這就是在場文武眾臣最興奮的時刻了。

因為歷來新朝建立,那都要大封功臣,大肆賞賜的啊!

不過張昭這個開國儀式,跟李唐和朱明時期根本無法比,因為他操辦不起那麽宏大的場面,也沒有這麽多的專業人士。

甚至還比不了十幾年後的趙大,因為那個時候,經過後周兩代帝王的治理,中原已經很富庶了。

但現在,還基本上是滿目瘡痍,所以只能簡省一點。

或許這場宮中登基的儀式,跟漢高祖劉邦差不多,都是一群文武眾臣和跟著打天下的兄弟,興高采烈的湧入宮中,然後眼巴巴的等著高官厚祿。

嗯,也許要比漢高祖強一點,至少張昭還有儀衛司設表案,客串拱衛倚仗的憾山都甲士列陣於朱雀門外,列旗仗、設五輅,更勉強湊齊了一套能演奏雅樂的大樂曲班。

一套眼花繚亂的儀式完畢,張昭正式坐上了奉天殿的寶座之上,群臣再次三呼萬歲,隨後上賀表。

張昭接受群臣朝賀之後,嫡母奉天王太後,生母奉聖王太後,王後曹延禧到場。

張昭尊嫡母奉天王太後李氏為英佑皇太後,以感激她在張昭幼時的庇佑之功。

尊生母奉聖王太後為慈聖皇太後,立王後曹延禧為皇後。

張昭對著兩位皇太後行人子跪拜之禮,皇後曹延禧則對著張昭行叩拜之禮,隨後三人返回後宮。

隨後張昭大封群臣,在爵位方面,張昭取消唐朝的開國頭銜,因為這是需要食邑多少戶的,張昭通通改為發年薪俸祿。

而且他一改大唐時期爵位太濫,以至於不如某些加官的情況,對爵位做了很大的限制。

不設子爵和男爵,讓這兩爵位的功能,由武階官代替。

因此自伯爵以上,都是超品,人臣和大部分皇子,封到郡王就不往上封了。

在張昭心裏,一字王基本都是要封出中國去的。

不過取消了開國,但張昭特加了世襲罔替四個字。

沒有這四個字的爵位,封爵者逝世後,兒子可以承爵位為伯爵,孫子封橫班以上武階官,到重孫子直接就沒了,只有世襲罔替才能往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