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世間孝子何其多(第2/4頁)

等陛下大軍到後,涼軍已成疲敝之師,破之何難?”

耶律德光聞言更加贊賞了,一邊做過趙匡贊祖父掌書記的遼國漢人大臣張礪,也點頭贊同,向耶律德光進言道。

“金吾將軍鎮守過河中、華州一帶,熟悉地理人情,若能以彰國軍二千人輔佐,定能扼守蒲津關,將涼國大軍堵在西面。”

彰國軍就是韓德讓家族為耶律德光訓練的漢軍,不同於趙家盧龍軍這樣的牙兵,彰國軍兵卒是在遼國一手訓練出來的,家小都在遼國,其中還有一定數量的奚人,忠誠度是沒問題的。

耶律德光聞言點了點頭,立刻就覺得讓趙匡贊去鎮守河中,確實是個好主意。

“著彰國軍步軍指揮使張璉率兩千人與趙金吾同行,扼守河中府。”

趙延壽雖然心裏覺得有些不妙,但趙匡贊畢竟是他的兒子,他也不可能去跟耶律德光說自己兒子不可靠。

只能選擇繼續說趙匡贊年紀尚小,能力不足,難以獨當一面,這樣日後有什麽變故,他趙延壽也好洗脫嫌疑。

耶律德光做夢也想不到,趙匡贊竟然跟他父親趙延壽不是一條心。

而且趙匡贊已經二十二歲了,怎麽看也跟年紀尚小扯不到一起去。

他只當是趙延壽不想趙匡贊去冒險,因而不為所動,還是讓趙匡贊去河中。

是夜,趙匡贊得了耶律德光的允許,如鳥脫樊籠,立刻自己出錢,請彰國軍指揮張璉等軍校飲宴歡聚,還給彰國軍上下放了一匹帛布的賞。

在這些刺激下,第二日全軍以極快的速度離開東京,飛速向河中而去。

……

河中府就是後世山西省運城市的永濟縣蒲州鎮,這座城市在後世寂寂無聞,甚至就連運城市,那也沒多少存在感。

但是在古代,特別是橋梁技術還不成熟的唐代,河中府在黃河沿岸地位非常高。

在黃河沿岸來說,唐時只比洛陽低,有段時間還形同唐朝的中都,到了現在,地位也只比洛陽和開封低一點。

趙匡贊自己帶了五百人,少部分是不願再繼續給契丹人賣命盧龍軍牙兵,大部分本來就是他帶到契丹去的舊人。

彰國軍指揮使張璉是個瘦高的漢子,只有幾歲時就被契丹人擄到了草原上,彰國軍的士兵,大多都是這種經歷。

因為契丹的南侵,並不是在石敬瑭時期開始的,而是早在後唐莊宗時期就開始了頻繁騷擾。

二三十年下來,張璉這種幼時就被擄走的漢人,很難說他們是漢人還是契丹人了,其中甚至還出現了耿崇美、崔延勛以及於田韓家這樣的家族。

河中府蒲州城,坐落於黃河的東岸,西北處就是目前最大的黃河浮橋蒲津橋,向西望去,鸛雀樓與蒲州城遙遙相望。

此城臨河靠山,青石鋪地,夯土堅城,城均高六米有余,寬一米多,城上可通騾馬,周長十余裏。

城外沿河建有水城軍寨,與主城可以互相支援,城外五裏皆無高大樹木,視野極為寬闊。

張璉與趙匡贊趕到蒲州城下時,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這樣的雄城如果要硬攻,沒有三五個月都別想攻陷外城。

河中節度使原本是侯益,此君也是代北老人,出身李克用的軍校。

昔年莊宗眾叛親離,困守洛陽,侯益聽聞後,連夜脫離李嗣源的隊伍,只身歷經艱難險阻,毅然回到李存勖身邊,是為興教門十三忠之一。

只可惜,年輕時忠義節勇的侯益到老之後,卻變得蠅營狗苟,只圖富貴,再無年輕時那股幽並豪俠的氣勢了。

他勾結過孟蜀想要謀取富貴,耶律德光入東京後,侯益更是帶著長子親自到東京朝見。

還對耶律德光說自己沒參與過對抗遼國的戰鬥,言辭甚為恭順,耶律德光因此還專門下召,免了侯益的朝賀錢。

或許,當李存勖身死興教門之後,那個忠勇節義,孤身千裏歸來的侯益,就已經死了吧!

侯益去了東京開封府朝見,蒲州城則暫時由他的兒子護國軍兵馬留後侯仁寶控制。

見趙匡贊率兩千五百人到來,侯仁寶趕緊將他們迎入城中。

趙匡贊帶著張璉跟侯仁寶四處巡視了一遍之後,悄悄將張璉拉到了一邊。

“蒲州城分水旱兩城,涼國西來,若要直下東京的話,只能仰仗大河水運之利。

侯留後晉人也,未必可信,為安全計,不如你我二人各據一寨。”

張璉點了點頭,只是有些為難,按說他是耶律德光派來輔助趙匡贊的,應當讓趙匡贊守蒲州城,他去守水城的。

可是張璉及其手下都是北人,還年少時就被擄到了大漠草原上,是完完全全的旱鴨子,要他去守水城的話,實在有些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