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興義兵,討北虜,出潼關,救天下。

孟昶以為張昭求糧食是要囤積軍需,但實際上,張昭為進關中,已經足足準備了十年。

在秦州、原州和夏州都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足以供給數萬涼軍征戰一年半。

不過,對於關中將來到來的大饑荒,還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初步的統計出來了,完成耕種的田畝數不是七成,而是五成出頭。

這還是涇州、源州、邠州、和寧州等基本穩住的情況下,最慘的耀州,完成耕種的只有不到一成。

而好消息是,經過天災人禍,去年關中一年,就因饑餓、戰亂、疾病,減少了足足二十萬人。

現在的關中人口粗略統計,只有一百一十萬左右了,少了二十萬張吃飯的嘴。

真是個‘好消息!’

其實張昭不知道的是,歷史上這場大天災對關中的襲擊,遠比現在嚴重,隨後又經歷了王景崇、趙思綰叛亂與何重建投蜀。

特別是趙思綰在長安的叛亂,他叛亂前,長安城有十幾萬人,等到趙思綰投降,惟余萬人而已。

要到宋太宗時期,關中人口才恢復到一百七十萬左右。

“大王,蜀國使臣已經到了秦州,蜀主孟昶果然答應借糧,然後要求拓寬古棧道以及疏通斜谷水。”

張昭冷笑一聲,富二代沒經過毒打,總是會低估戰爭的殘酷。

在張昭看來,蜀國要能一統天下,只有兩種條件都達到了才行。

首先要中原的統治者,是秦二世和隋煬帝那樣的作死小能手。

晉惠帝那樣的傻子都不行,因為大臣會攔著他。

二是蜀地的統治者,至少得有劉備這種一世之雄的水準。

不然壓根就不可能有戲,因為蜀中缺少戰馬比江南還誇張,精銳的山地兵,在關中完全沒用武之地。

有水軍,但完全利用不上,漢水改道後,糧草轉運成本能嚇死人。

“去通知和凝,讓他在秦州接見蜀國使臣,就說契丹人有入關中的跡象,某已經親自去潼關一帶了。

還有別讓蜀國使臣過秦州,任何從蜀中來的商人,都要仔細甄別,凡是跟蜀國有牽連的,也要找理由,延緩他們入關中的速度。”

郭天策下去之後,齊民院的山長韓鄂應召來到了宮中。

張昭看著這個有些胖大的老漢,臉上就情不自禁露出了笑容。

因為這是真有本事的,自從韓鄂到了涼州以後,涼國農科中試者的水平大為提升。

有了他的嫁接技術,涼國瓜果產量是過去的三倍以上。

韓鄂還開發出了因地制宜的套種技術,使涼、蘭二州的土地畝產,增長了兩成多。

張昭正準備大規模推廣呢,結果關中的農業生產糟糕狀況,使得張昭不得不把韓鄂召回關中。

“韓翁旅途勞頓,本來不應該這麽著急讓你來的,不過關中情況,韓翁應該知道一些。”

說著張昭嘆了口氣,“若是在河西,還可以假裝看不見,但既然入了關中,就無法置之不理,這可是幾十萬條活生生的人命啊!”

韓鄂年紀已經六十多了,從涼州一路急行到長安,確實有些頂不住了,對於這麽晚了還要來參見,更是難受的不行。

但一聽了張昭的話,老頭子不由得肅然起敬。

“臣今年六十有四了,昔年大朝諸位先帝都在世的時候,也未見如此愛民之心,今雖然疲憊,但為關中百姓,又是職責所在,敢不盡力乎?”

“好!那吾就任命韓翁為工部左侍郎,掌屯田、水部二司,齊民院的學子,都由韓翁調動。

需要農學博士的,報與張相,他會協調河西、隴右各州抽調。關中今年大饑已成定局,但能救一個,就是一個。”

雖然現在已經四月了,不過若是要搶種一些作物,還是勉強可以做到的,韓鄂領命下去之後,張希崇和曹元忠走了進來。

“關中搶種、賑災、服役、遷移災民與蜀國交接等事,就拜托張翁了,大軍所食,某早已齊備,但關中之民,確實救不了所有。”

若說要此時有沒有救下關中之民辦法?確實有。

那就是只留一萬精銳,把大軍遣散回河西隴右和夏綏,然後用軍糧來救濟災民。

但張昭不會這麽幹,因為那相當於把中原拱手讓給了劉知遠。

今日多救下了十幾萬關中之民,日後恐怕要拿幾萬將士的性命去填。

這關中的大災,不是他張昭造成的,要是他真這麽幹了,如何對得起為他血戰的勇士?

所以張昭是不可能會用軍糧來賑濟災民的,於是在安排了張希崇之後,張昭特意將嶽父曹元忠召了過來。

“大軍供給,絲毫不能大意,不管發生什麽事情,任何情況都不能動員用軍糧做其他用途,誰敢打軍糧的注意,按軍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