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血火三國殺(黎明前的黑暗)(第3/4頁)

張昭剛到原州,晉國延州彰武軍節度使高允權,渭州刺史武鷹兒就親自趕到原州朝見。

高允權這些年,越發的靠近張昭,涼國的強大他是看在眼中的。

況且他這個延州彰武軍節度使的位置,就是靠著張昭的威名才能坐穩的。

因為高家雖然世代武勛,但到了高允權這一代,長房被遷到了東京,他這支房已經淪為了小吏。

沒有張昭命令夏綏道大同鎮和豐安鎮的鎮軍支撐,高允權哪能服眾。

渭州刺史武鷹兒就更不用說了,他根本就是張昭留在渭州的釘子,弟弟武果兒在涼國為指揮使,他一直都是以涼國臣子自居的。

到了這一步,張昭進入關中的障礙,就只剩下了涇源彰義軍節度使李德珫。邠寧靜難軍節度使劉景巖,鄜州保大軍節度使郭謹,京兆府晉昌軍節度使安彥威,華州鎮國軍節度使趙瑩,這幾個障礙了。

張昭伸手在地圖上,一一把這個幾個節度使給標了出來,就在此時,趙匡胤進來了。

“天王,邠寧靜難軍節度使劉景巖派其子過來了。”

張昭點了點頭,並不感覺意外,因為邠州靜難軍節度使所轄地區,對張昭來說,完全是不設防的。

當年邠州和寧州被亂軍所屠,是他收攬了這兩州死難者的屍骸。

下山來占據邠寧二州富庶之地的民眾,也是張昭頒給的地契、房契。

後來更是命令錦衣使者在這兩州,依靠這些民眾,建立了強大的塢堡團結兵。

所以實際上,作為邠寧靜難軍節度使的劉景巖能控制的,只有接近一半的地盤。

而且他對付不了張昭,幹脆就把心一橫,自己也和手下的牙兵,占據了剩余的富庶之土。

這導致邠寧二州形成了鮮明對比的兩股勢力,劉景巖的牙兵雖然強於錦衣使者組建的團結兵,但卻大大遜色於涼軍。

別說涼軍,就是高允權的延州彰武軍,他也對付不了,一直以來,過的是十分憋屈的。

趙匡胤、王審琦二將護衛在張昭身側,張昭則沒給劉景巖之子好臉色,“昔年吾數召爾父,置若罔聞。今之來,何其速也?”

劉景巖當時還對後晉朝廷有所期待,自然不會聽從張昭的相召,但這次嘛,劉景巖如果不是身體有病導致無法前行的話,定然會自己來的。

“大王昔日遠在西陲,何其遠也!今至原州,何其盛也!吾等小人,何敢不至?”劉景巖之子跪伏在地上,渾身顫抖的回答道。

“應對的倒是很機敏,頗有應變之才。”張昭本來準備給他一個下馬威,但人家都已經把頭低成這樣了,倒是不太好下手。

“家父準備了八萬石糧草,奉獻天王,以供大軍軍需,天王若要下耀州,我靜難軍願為先鋒。”

八萬石糧草,還算可以了,就是劉家,也要積存好多年,反正劉景巖也沒多少惡跡,不過就是老了之後貪財了一點,屬於可以放過的那種。

“爾治何經典?有何建樹?”

張昭問的有些沒頭沒腦的,但劉景巖之子卻知道張昭是什麽意思。

張昭雖然會放過劉家,但看來不願意劉家繼續占據邠寧靜難軍節度使這個位置了。

但他們是投靠的,張昭這麽做,就會顯得有些太刻薄,所以才會這麽問他。

張天王這是想從劉家人中找一個到涼國任職,以此顯示並未苛待劉家。

“仆劉通遠略通毛詩與儀禮,明算亦有涉獵。”

毛詩可不是李得勝詩集,而是戰果末期趙國毛萇和魯國毛亨所輯注的詩,後世的詩經,其實就是經過毛萇和毛亨這二毛所輯注後,才能稱為詩經的。

在唐代,《禮記》《春秋》等被稱為大經,《毛詩》《周禮》《儀禮》被稱為中經,《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和《春秋谷梁傳》則被稱為孝經。

按唐代明經的標準,通中經其二經者,可以被稱為通三經者,這樣的人在唐代,已經可以被明經科取中還綽綽有余了。

雖然明經科在唐代並沒多少難度,但在此時五代,還有人通習這個,已經算得上是挺博學的了,而且此人還涉獵了明算,正是張昭看中的,看起來有些是像投其所好啊。

“可曾通習武藝?”張昭大腦在飛速的運轉著,這或許是個徹底掌握劉家的好機會。

劉通遠眼睛一亮,把手伸了出來,虎口竟然沒有多少持槍拿刀的繭子,手指上也沒多少扳指的印記。

“仆生來愛習文,吃不得練武的苦,是以一直在家父身邊伺候。”

這話說的也挺隱晦,意思就是他一直在父親劉景巖身邊做一文書類的工作,對於劉家這樣的武人家庭來說,自然是不受寵的。

而且不通武功,對於目前的不願留在再掌握軍隊的張昭來說,更是有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