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血火三國殺(黎明前的黑暗)(第2/4頁)

杜重威聽到這個,愈加憤怒,因為李守貞沒拿到河中節度使,杜重威也沒拿到鄴都留守,而且他還被石重貴派出的殿中監王欽祚強買了十萬石粟米。

“某素知彼乃無能之輩,昔日不過是先帝身前持戟者,何曾拿他當個人物?若非王二十三此賊殺先帝諸子,安能使彼繼位。”

說著,杜重威長嘆一聲,“彼輩終究不是先帝親子,亦不是某之親侄,不親近我等代北之人啊!”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守貞心裏撲通撲通的開始狂跳,他借著醉意,假意對杜重威說道。

“前唐明廟,我大晉先帝都是節帥出身,是以能知我輩武人之苦,所以能遠佞幸、伶人,以國家托付我等。

哪怕就是末帝,雖然他逼迫先帝與公甚急,但並未虧待其余人等。

哪像如今的大寧宮天子,不知誰人,才是國家棟梁,依某看來,還得是杜公這樣出身的人,才適合做天子。”

杜重威眼皮一跳,內心也是一跳,他內心其實是想過,是不是有可能借助契丹勢力登上帝位的。

不然上次白團衛村一戰,他就該督率大軍窮追不舍,而不是止於濡水了。

不過我杜瘟侯還是挺有逼數的,他知道以他的能力,服他的,願意聽他的,實在太少了,要起事,也沒幾個善戰的幫手。

而且他搜刮各地,多是歸到了自己腰包,身邊也沒有多少善戰的牙兵,真要強行起事,可能還不如安重榮和安從進。

可是,眼前的李守貞,不就是個很好的合作對手嘛,悍勇善戰,手下也有二百甲士,而且他在一眾武將中,人緣也還不錯,可以私下串聯。

當然,現在還不是時候,兩人雖然關系比較近,但還沒有近到可以直接談論這些事的時候,而且情勢,也還沒有危急到必須投靠契丹人的急迫程度。

杜重威隨後就打了個哈哈,借著醉意把這事遮掩了過去,但他內心的心動,卻讓李守貞看了個正著。

十二月中,虎刺勒歸營之後,晉軍眾將開始籌集騎兵,集合一路出擊契丹人在大營周圍的騎兵,打了幾場小勝仗,終於使契丹騎兵,不敢再貼近大營,只是欒城被掐住,軍糧已經快不足了。

十二月底,晉軍軍糧只夠兩旬可用,且周圍林木伐盡,取柴愈加困難,軍士冬日紮營在外,頗受風雪之苦,軍心開始浮動。

杜重威召集眾將議事,皇甫遇建議向南撤,以精兵開道,重奪欒城,然後退到貝州,甚至鄴都和澶州一帶,如同上次戚城之戰一般,與契丹人在黃河岸邊對峙。

這樣晉軍容易被掐住後勤的短處就沒有了,反而讓契丹人拉長戰線,或可退敵。

可以說,皇甫遇的建議,是這個時候晉軍唯一的出路,雖然不免被契丹追擊,恐怕最少要損失幾萬人,但卻可以避免全軍覆沒。

但這一條,眾將都不同意,因為他們覺得,還沒到這個程度,就算到了那個時候,眾將都有親隨騎兵,足以突圍逃走,也不著急現在。

杜重威那就更不同意了,他心裏有了投靠契丹的心思,那當然是以七萬大軍投降更能得到耶律德光的看中,說不得就可以做一做天子。

要是南逃到鄴都和貝州一帶,他作戰如此不利,石重貴一封詔書就免了他的官職,用安審琦或者符彥卿取代了他,那就完蛋了。

而如果不願意南撤,那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引兵西進,突破契丹人的滹沱河的封鎖,不指望可以擊破契丹大營,只要能從封鎖圈跳出去就行了。

因為契丹人身後的恒州還在晉軍手中,只要突破了封鎖,就可以在恒州、趙州一帶繼續防守。

此策一出,贊同的人就多了,溪州刺史王清進言道:“今去常山五裏,守株於此,營孤食盡,將若之何?

請以步兵二千為前鋒,奪橋開路,公可率諸軍繼之,期入常山,必濟矣。”

此時滹沱河上,雖然中渡橋被契丹人燒毀,但南、北兩座渡橋只是部分被毀,若是能以精銳渡河,還是有修復可能的。

王清要求的,就是以兩千甲士,在淩晨鳧水過河,占據河對岸之後,搶修兩座渡橋中的一座,然後大軍全部渡河,擊破契丹軍,進入恒州城去。

杜重威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命王清召集勇士兩千人,再命鄧州威勝軍節度使宋彥筠率三千人同行,等收復渡橋後,就全軍出擊攻打契丹人。

……

就在晉軍北上的時候,張昭的部署,就已經基本到位了。

八月底,張昭親自率領左右羽林衛,並慕容信長、李存惠、折德願、慕容延釗、氾順、馬殺才等將,從涼州到達了原州,趙匡胤和王審琦這對兄弟,也伴隨在張昭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