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當持仁義之劍為堯舜

涼州東門宣武門,張昭親率四千大軍自此門而入。

象征大唐的日月星三辰旗,張家的大纛,歸義軍的軍旗,各鎮、營、都、將的認旗,以及引導軍隊前進方向的紅黃兩旗,足以稱得上紅旗招展,彩旗飄飄。

軍前前導的,是三百具裝甲騎,其後為大量的輕騎兵與重甲步兵陣,四千人仿佛無邊無際一般。

本來從北門通化門進城,路途最近,但在劉少宴的建議下,張昭硬是帶著這四千大軍繞了涼州一圈,隨後才開進涼州城。

涼州城周長十余裏,高五米左右,護城河、甕城、馬面、箭樓、角樓、垛口一應俱全。

雖然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垮塌,但是可以想象,原本的涼州城是多麽的威風。

隨著大軍開始入城,東門的鄆州天平軍後裔和姑臧李家後人排著長長隊伍,跪倒在了道路兩旁,還有一些耆老搞出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戲碼。

但張昭對此是完全不信,他還沒進涼州城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他控制涼州最大的障礙,恐怕不是嗢末人,而是涼州漢人。

因為涼州漢人控制了涼州城周圍最好的水旱田和牧場,光是田畝就有四十幾萬畝,也基本壟斷了整個河西節度留後和涼州刺史以下的官職。

要知道整個涼州漢人不過才兩萬五到三萬一二千人,如果不是面臨嗢末的強大威脅,他們應該是涼州過得最舒服的人群。

就他們這點人,按人數每人都能平均有十幾畝地,一家最少也有六七十畝,這還是好田。

有了這麽大的利益,張昭還一次性帶了這麽多人過來,他們能真心實意的歡迎張昭,那才怪。

當然,田畝不可能是平均分下去的,必然是被其中的官員、大戶和族長占據了,但矛盾永遠是存在的。

張昭要養兵,勢必不能讓他們繼續這麽搞下去,平民都是依附大戶從事生產,動大戶勢必會牽連到平民。

而且按照裴遠的說法,涼州左近這些田,實行的還是三十稅一,甚至三十稅一都還不一定收得上來,這樣搞那還玩個屁啊!

至於嗢末六谷部,他們反而沒撈到多少好處,要比涼州漢人好收服的多。

……

涼州城北,鳩摩羅什寺中,經過涼州大雲寺、大佛寺、文峰寺、感應寺等佛寺高僧的邀請,張昭暫時率眾入住鳩摩羅什寺。

這座寺廟原本是後涼王呂光為高僧鳩摩羅什所建,此時張昭以銀輪法王的身份入住,剛好合適。

不過鳩摩羅什寺在歷次涼州政局變換中多有損壞,只有一部分房舍還可以用,所以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最終張昭還是要住到現今河西節度使衙門中去的。

只是現在的河西節度留後、涼州刺史李文謙在張昭率軍進城之後,就封閉河西節度衙門四門,來了個閉門不出,張昭還沒抽出手去收拾他。

“羅善雄率本都鎮守北門通化門,馬鷂子率本都鎮守東門宣武門,郭廣勝去西門崇德門,瓊熱多金去南門昭武門。

西門與南門年久失修,就在門口多設拒馬,四門與某這裏要設快馬聯系,每兩刻鐘必須通傳信息一次。

除了吾的親衛憾山都以外,瀚海鎮駐紮北大營,玉成鎮駐南大營,兩鎮軍官自總兵以下,除了夥夫與巡邏士兵以外,所有人無令不得外出!”

張昭是屁股都沒坐熱,不!屁股都沒坐下,就趕緊安排駐守和巡邏。

涼州城太大了,到處還破破爛爛的,他四千多軍馬灑下去,就跟燒餅上的芝麻粒一樣,必須要謹慎一些。

不過張昭這會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以力服人是真有用,本來他還準備謀定後動再進城,結果前天一通‘迎接大禮包’直接就把涼州土著們給收服了。

進城時機立刻成熟,誰還管李文謙怎麽樣?他的意見,我張軍使一點都不在乎了。

現在唯一一點擔心,就是張昭不想李文謙把河西節度衙門給一把火燒了。

那可是涼州唯一還保養完好,適合他作為駐地的地方,要是被一把火燒了,他估計就只能去搶善圓大師的大雲寺居住了。

……

河西節度衙門中,裴遠的額頭起了個大包,身上衣服也被扯壞,這是被李文謙幹的。

說起來這位李留後軍旅出身,雖然最近癡肥了點,裴遠那也不是對手,猝不及防被打了好幾拳。

不過李文謙也沒痛快兩下,隨後就被自己的牙兵給按倒在了地上。

“入你娘的,你個田舍奴,見面就打是吧!左右,給我狠狠地打!別打死就是!”

裴遠氣得說話都打顫了,本來張昭還沒進城,他就直接把看守他的李文謙牙兵給說服。

說服的道理很簡單,簡單到就只剩下了門外四千大軍這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