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此乃六十萬無主之魂

嗢末六番,或者是日後形成的吐蕃六谷部,名稱來源是涼州城南邊,六條發源於祁連山的河流所流經的山谷總稱。

這六條河流從祁連山上奔騰而下,為六谷部的地盤,帶來了可供農牧業發展的充沛水源。

河流的沖刷,又在這片多山谷的地區沖刷出了隱藏於山間的河谷平原。

六條河從南到北依次為:

古浪河所在的洪源谷部。

黃洋河所在的黃羊部。

雜木河所在的竹盧部。

金塔河所在的陽妃谷部。

西營河所在的趙家族部。

東大河所在的宗哥族部。

其中陽妃谷部的沈家,西營河的趙家,東大河所在宗哥部中的漢人宗家族,就是當年河西隴右將士的後人形成的嗢末部落。

當然,涼州以南的六谷部,是狹義上的六谷部,他們占據了這片水草豐美的地盤,又因為與涼州城隔得比較近,所以很多時候是以這六谷,代替了所有的嗢末部落。

完整的嗢末六番實際上還包括河湟谷地的嗢末部落,也就是隴右節度使所在的鄯、廓、河三州。

這一大片土地上聚居著超過六十萬的嗢末各族,他們與最具代表性的六谷部一起,統稱為吐蕃六谷部。

日後的折逋遊龍波,潘羅支,唃廝啰,都是崛起於這片肥沃的土地之上。

而在大六谷部中,除了實力強勁的陽妃谷沈家、西營河趙家和東大河宗家以外,還有章家族、馬家族、刑家族、蘭家族、王家族。

以及吐蕃化比較嚴重的杜論、蘇論、崔延等族。

他們已經把自己家族的漢姓和吐蕃官職聯系到一起了,因此除了血脈以外,恐怕已經徹底吐蕃化了。

而同時,這也是張昭來到了這個時代才知道,張義潮上奏唐廷所說的嗢末系昔年陷於吐蕃的河西隴右將士子弟,並不是亂說。

因為我們不能按照後世的認知,只把這些漢姓的家族,認為是河西隴右將士的後裔。

因為,彼時的大唐,可是一個世界帝國,這一點也不誇張。

當年河西隴右的唐廷將士中,除了漢人以外,還有大量被稱為退渾人的吐谷渾人,投靠唐廷的吐蕃人,羊同、羌人、黨項人等。

他們都是河西隴右將士的後裔,不然也不會頂著代表著吐蕃帝國仆從和奴隸的嗢末人這個稱呼。

真正雪域高原的吐蕃人,肯定是不會稱自己為嗢末的。

所以張義潮說嗢末皆是河西隴右將士陷沒吐蕃之後形成的,不是誇張,而是事實。

而他們認不認自己是唐人呢?實際上是認的。

唐會昌五年,即公元845年,吐蕃貴相鄯州節度使尚婢婢和洛門川討擊使論恐熱大戰。

論恐熱引嗢末六部為從屬,尚婢婢就傳檄河湟谷地與六谷部,歷數論恐熱之罪。

曰:“汝輩本唐人,吐蕃無主,則相與歸唐,毋為恐熱所獵如狐兔也!”

也就是尚婢婢對六谷部說,你們本是唐人,如今吐蕃無主(勢弱),還不趕緊回歸大唐,不要再為論恐熱做狐兔一樣的仆從爪牙了!

檄文一出,六谷部中聽從論恐熱的部族,逐漸就跑了個精光。

當時論恐熱與尚婢婢相持不分上下,這六谷部不是在心裏自認為唐人的話,絕不會跑光的。

那麽這樣看,論恐熱與尚婢婢相繼敗亡後,嗢末六谷部似乎歸唐已成定局。

唐廷只需一紙詔書,稍加撫慰,嗢末六谷部幾十萬人去胡歸唐,簡直就是水到渠成啊!

況且六谷部苦且善戰,淪於吐蕃幾十年還記得故國,唐廷任命其忠義之士為節度、刺史等,西北之地必定穩如泰山,甚至還可以征召善戰者充實禁軍。

當年唐昭宗手中若是有一支六谷部為主的神策軍,哪會被李克用和李茂貞連番侮辱。

李茂貞那句未審乘輿播越,自此何之!可是將昭宗的臉,按在地上踩踏的。

那麽李唐為什麽沒有將淪於吐蕃幾十年的河西隴右將士子弟化胡歸唐呢?

這就是唐廷自安史之亂以來,君王多眼界淺薄,毫無帝王之氣,以及被藩鎮搞出的PTSD和涼州特殊的政治結構,綜合作用之結果了。

一直以來,涼州的政治局勢是十分奇特的,這裏人數最多的是嗢末人,但在政治和經濟上,他們並沒有多少的權力。

政治上被涼州漢人掌握,經濟則掌控於吐蕃化的粟特人手中。

歷史上歸義軍趕走吐蕃人之後,事實上掌握了涼州城,但唐廷鑒於藩鎮之禍,生恐長安以西出現一個龐大的河西隴右節鎮,是以處處刁難。

雖然從後世來看,這是唐廷辜負了歸義軍的一片赤誠,但在這時代來說,唐廷的做法無可厚非。

就算張義潮是個大忠臣,對國家忠誠無二,但張淮深呢?張淮鼎呢?以及其他歸義軍實權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