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訴訟

是日, 王叡所率八萬軍民開始逼臨長安,理由則是朝中隱惡以至於皇帝之死未明。同時,朝中也有一股力量宣稱薛乘、薛益兄弟應歸鄉居喪, 護送薛琬靈柩至原籍,以全孝義, 鎮軍部則由已經除去禁錮之身的薛琰接掌。

王濟與王叡一系列做法目標明確, 汪晟之死與薛氏有關,薛氏必然要接受朝廷的調查,轉入訴訟。既然如此, 幹脆將薛氏兄弟從這場權力鬥爭剝離開,讓至始至終未曾入局的薛琰接掌這部分軍隊, 減少變數。

雍州刺史仍屬外臣,有自己的州府, 只是雍州刺史不常置,因此州府也沒有正式設立過。鑒於如今情形, 陸昭也沒有前往州府辦公的必要,原來的殿中尚書府便改成了臨時辦公區域。這幾日隨著雍州各地收集的訴訟和廷尉對汪晟府邸的查抄, 長樂宮的部分宿衛也意識到一場肅清即將到來, 各自前往廷尉自首,余部則由吳玥接手。

直到晚朝,由尚書令、廷尉, 以及陸昭這個雍州府的實際掌權人才開始了正式的碰面。

“自初一至今十日,長樂宮涉皇後之死、薛昭儀之死卷宗三千二百余,所涉及左衛將軍部二十人, 右衛將軍部兩千余人, 各宮內宦、侍女一千余人,司徒府兩人……”

禦座之下, 彭耽書手捧帛書,向元澈匯報著這幾日廷尉屬新增的案卷。這其中的自然有與之相關的供詞,但也有不少與逆案無關的說辭濫竽充數,譬如張三和李四私下欠了某數額的錢至今未還。

“有勞廷尉。”元澈點頭對彭耽書道,“只是案宗如此之多,不知廷尉屬人手是否還夠,如有需要朕可以再著人添派。”

自江恒前往司州,廷尉屬的人手就少了一些,現在就有三千宗案件,以後還會更多,如果都按照司法流程走,只怕要近一年之久。卷宗如此之多,彭耽書也就不再客氣:“陛下,臣請增招文吏、校書百人,入職廷尉聽用。”

“準了。”元澈點了頭,一旁的魏鈺庭則負責草擬這部分詔令。而王濟和陸昭悄無聲息地對視了一眼。

陸昭州府的狀況相較於彭耽書,有過之而無不及。自縣一級起,總共加起來便有近五千案卷,其中自然不乏關隴世家控告那些亂軍和災民,更有人把矛頭指向了薛氏兄弟,說兄弟二人弄權作亂,致使國母憂喪。這部分言論顯然是王濟等人推波助瀾,陸昭也料到了對方會有此種手段。

王濟一是要將廷尉和雍州府徹底壓垮,讓這些訴訟變得不了了之。一旦這次肅清變得虎頭蛇尾,那麽不僅陸昭和彭耽書的人望將會大跌,關隴世族的怨氣也就變得無處釋放,最後全部轉向陸昭。

第二種考慮則是如果不能勸退薛氏兄弟歸鄉,那麽王濟就只能想辦法把帝後之死的罪責全部引到薛氏兄弟身上,甚至薛琬的責任也要追究。

王濟氣定神閑地聽著,荊江和冀州目前都沒有發聲,很明顯,這些方鎮都不敢輕

舉妄動。只要他能夠拖過這段疾風驟雨般的訴訟清洗,那麽後續陸家和新繼位的皇帝也會收到各個方伯的責難,屆時他們就可以占領大義,再行廢立。

王濟剛想松一口氣,只聽陸昭開始匯報道:“昨夜薛乘入宮泣訴,薛昭儀之死及其父薛琬之死,或有隱情,因此薛乘自請前往廷尉,以訴冤情。”

元澈看了看忽然神情緊張的王濟,道:“尚書以為不妥?”

王濟思慮片刻,回道:“回陛下,薛乘居喪,多作戾聲,只怕情難自禁,攀咬時流,屆時只怕朝野震動,方鎮不安啊。此事既已止於薛公一人,長安內外眾情拳拳,開元繼祚,實在不宜行網羅之策,令大家寒心。”

然而元澈當即反問:“那麽尚書令是否覺得若以此斷,薛公九泉之下也要寒心?河東世家也要寒心?先皇與先皇後也要寒心?至於眾情拳拳,朕也想問何為眾情?是否亂軍悖逆,法不責眾,就是眾情?是否奸佞聯袂,威逼皇帝,也叫眾情?”見王濟語噎不能回答,元澈也拉下臉來,陰沉道,“當日內宮兵禍,薛公、舞陽侯俱有參預,尚書令既然在治,卻不能為先帝一挽頹勢,朕至今想來,也是不解啊。”

王濟聽聞此言,目光也變得冰冷,連一句臣知罪都不願意說,只是沉默不言。

“既如此。”元澈深吸一口氣,對眾人道,“涉及薛公一事,廷尉可先行查清。天色已晚,眾卿若處理完公務,也要早些休息。”元澈說完便在劉炳的攙扶下,離開了禦座,轉入殿後。

彭耽書與陸昭兩人先走出殿外,隨後王濟趕忙跟上,屏退跟著這些主官的僚屬,望著陸昭低吼道:“陸刺史果真要不留退路,做得如此決絕?”

王濟雖然未屏退彭耽書,但彭耽書此時也知趣離開,畢竟彭家和王家也有聯姻,她與陸昭也有私交,倒也不必過多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