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密議

酒過三巡, 眾人也三三兩兩散開,顧承業自挾琴登樓,手揮五弦。衛漸玄談雖未與顧承業有同台之幸, 卻也雄辯三場,如今正指點著龐滿兒。而陸昭、王謐、王濟、謝雲、彭通與祝雍等人則早早前往一處安靜地院落商議後續事宜。

桂棟蘭橑, 熏風湛露, 廣廈之內自是萬點燈火;萬點燈火之下自是錦繡貂裘;錦繡貂裘下包藏的則是一顆顆謀算的心。

“不知陸侍中此次前往北鎮,要假何身份?”身為尚書令的王濟此時最有發言權,如果陸昭需要一個新的身份或官名出使六鎮, 總是繞不開尚書台的。

此時已有侍者奉上茗茶,因席中祝雍的官位爵位皆遜於陸昭, 所以暫越過祝雍,向陸昭奉茶。陸昭則禮謝推過, 示意先奉祝雍,而後亦認真回答王濟道:“六鎮勛貴, 皆為鮮卑舊族,多與宗王姻親。依晚輩淺見, 不若就以女侍中身份北上, 只是還需中樞幫忙,女侍中之位或要重劃於皇後名下。”

從六鎮所注重的祭祀儀式而看,對於皇後的認可是極其看重的, 因此陸昭此次前往六鎮談判所執身份,所代表的必須是皇後。

王濟點頭道:“你如今有持節之便,倒也不算是單車。子卿如今東歸洛陽, 有使持節之權, 若六鎮實在桀驁,也可與他通氣商量。”

謝雲與王謐聞言, 心中也長舒一口氣,至少在人事方面,陸昭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麻煩。要知道北鎮鎮撫之責,朝廷基本上都是先派亭侯,也都是有分量的兩千石,其中不乏宗室背景。但現下尚書印不在自己人手裏,運作起來也是太困難。

謝雲道:“皇後處,侍中想來溝通無虞。不過既是持節赴任,隨眾屬官也是不能少。諸多名目,若是四百石或是皇後名下女官,我等自可為之,若再往上,可能要請示太子,於事於情反倒不美。”

時下任官,多要自辟掾屬,名額多少,則由屬長而定,台中也會斟酌給予撥款來支付這些掾屬的工錢。可如今陸昭的屬長算是皇後,皇後能給出的掾屬名額不可能有武將,更多是較為底層的人員與女官的配置。這樣的配置不可能征辟到一流的世家子弟。但若無這些子弟充任,主官的威勢也會有所下跌。

陸昭明白,自己的聲望誠然已高,但男尊女卑的觀念仍是千百年之久。此時先不必做無謂爭鬥,畢竟為利益發聲的永遠都是群體,而非個人。

陸昭道:“文吏雜簿,兄長處當有所補全,只是還想向祝太守請借夫人,加以女尚書之名,隨我同往,不知尊夫人是否方便?”

祝雍未料到自己也被提及,他任護羌校尉多年,所娶妻子是鮮卑舊勛的女兒嵇氏。借六鎮勛貴的余威,這場政治聯姻也為他在西北打開了局面。現下,陸昭所提出的請求不可謂不誘人。六鎮如今沒落,自己的妻子已無法再為家族提供助力,反倒因為出身而讓自家後續乏力。

祝雍也非趨炎附勢之人,對待妻子亦是如常,所謂年少夫妻老來伴,倒也適意。只是兒女婚事終於是老兩口心中的愁事,相較於其他太守的兒女們,他們可以選擇高門的余地並不多。

如今祝雍自己已是年高,很難再有進望,壽終於太守之任,幾乎已成定論。或許朝廷肯施恩,給自己一個中樞清職歸都養老。但天下士族何其多,與其等待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倒不如爭取眼下的實惠。畢竟如果自己的妻子有皇後女尚書這一份履歷在,單論和陸家的感情,日後子女議婚,也會更容易一些。

在敲定了自己的任職後,陸昭也當即內擬了參與北鎮的其余人事規劃。

六鎮各有鎮主,出身也俱是不同,其中以鮮卑貴族居多,涼州武人次之。如果想要介入北鎮,也必要摸清楚六鎮人的態度,願意合作者哪怕是中立者,陸昭都要想辦法給予拉攏。但如果對方敵意過重,陸昭也不介意一刀斬下,畢竟時局早已與道武年間不同。

魏祚南移,平城榮光不再,六鎮已徹底淪為防守邊境的戍衛。至漢化改革罷祭祀舊俗,身處中原熠熠生輝的元氏們早已與漢姓門閥融為一體,而破六韓、賀拔曾經的立國之本,如今在長安看來,不過是不合時宜、費錢費力供養的毒瘤罷了。

如果一個群體已對大局可有可無,那麽隨手除掉也不會引來任何怨望。

考慮到領軍背景,祝雍之子祝悅被最先拿下,祝雍甚至不為兒子求官位,允其以白身領部曲隨行。由於後續人事上陸昭仍需與涼州大銓選通氣,日後參與者也要分食奪回京畿的功勞,因此在王謐的首肯下,陳留王氏的王諶也成為了備用人選。

而謝雲的嫡長子謝頤雖不在行台任事,但本身還身兼淄川王友加督護之職,明顯是宮變前皇帝的安排,一同隨行既可瓜分利益,又更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