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舊俗

陸昭隨衛漸歸位, 宴席已開多時,幾輪敬酒下來,彭通已是滿面通紅。陸昭與衛漸等人奉酒又賀了一輪, 歸席時,只見王濟一手倚案, 若有若無之間正向自己頻頻揮招。陸昭又命侍者再滿一盞, 之後才向王濟走去。

王濟此時與謝雲並坐,見陸昭過來,便親自引薦道:“侍中可曾識得大尚書?”

陸昭先前與衛漸歸席前也略有打聽, 並非不知謝雲大尚書其名,而是好奇他為何會在此處。原來謝雲早在長安出事前便已稱抱恙, 暫時告假,於京畿莊園內將養, 因此並未受長安亂局影響。行台建立後,其人也是因京畿紛雜, 家中事務頗多,也未急於前往略陽。

世事大多如此, 世家盤根錯節, 枝蔓網聯,許多大事一旦有了一丁點的跡象,夠資格的人早已能夠知曉並做出自己的判斷了。謝家因聯姻淄川王元湛之故, 對於長安宮變自有消息渠道,而又因與王家聯姻,也得知略陽方面會因新中書上任與益州的出拳有一番動蕩。直到行台轉移至金城, 謝雲才上隴任職, 而尚書令就是王濟,交接不難。

只是謝雲如今面對的是與王嶠一樣的困境, 先前表態不明確。畢竟宮變這種送命的大事若非楊寧、王謙這種天子近臣根本無法逃脫,或是像陸家這般急需通過高風險的參與與高調的表態來獲取政治利益,實在不需要介入過深。待勝敗有定後,無論是哪一方,為了維.穩,首先要拉攏的都是自己這樣的世族。

只是萬事皆有利弊,再度拉攏雖是必然,但是否還是第一補位便不一定了。如今謝雲在台中已經諳聲自處了一段時日,太子等在官吏任選時基本全都繞過了此人。至於行台歸都後是否還可勝任大尚書,也都要再論。

想到這一層,陸昭也大概猜出了王濟盛情邀請謝雲來此的用意。以前執掌中書的是自己這個南人、外戚與世族的結合體,算是各方所推出來的一個“共主”。“共主”的責任是維持穩態,並且在維持穩態的過程中,繼續平穩地產生利益,平穩地分配利益。

可如今這個“共主”已易,中書落到了關隴世族手中,而關隴世族與王謝等人交情並不算深,甚至經年可能還會有齟齬與不滿。大尚書在行台歸都後注定是天子近臣擔當的實權派,炙手可熱。

關隴世族執掌中書,很有可能借此將謝雲從大尚書上撬出,即便不現在動手,至少也會有所鋪墊。在何弼假中書丞,接手並熟悉各項事務之前,王濟和謝雲還是希望通過陸昭這個前人中書對關隴世族出身的何弼施加一些影響。

不過轉過頭來,要說陸昭見過大尚書謝雲,卻也不能夠。先前賀家掌權,丞相霸府,尚書令尚且需要與皇帝相互依存得以喘息,像大尚書這種可以直接參與官員遴選的實權派,又怎麽可能不被關隴世族打壓。兩千石官員遴選,那是丞相府東曹掾該做的事情,大尚書不過是掌管譜牒宗籍而已。就連陸昭履職,也是走的女官路線,人事信息直接送到保太後手中,而非一個大尚書手中。

陸昭手持酒盞,謙恭一笑道:“兩台行走,晚輩不敢唐突。卻憶今歲春朝玉蘭花開,恰路過吏部院墻處,庭中清風解意,吹沾故衣,是以留馨日久。”

王濟懸起的一顆心旋即放下,遂笑道:“花香留馨,人亦留心,因緣際會,當是如此。”

衛漸立於陸昭身畔,微笑地聽著幾人清雅之談。他雖出身於關隴世族,但對陸昭以晚輩之身對王謝等人所表達的謙和恭敬之態並不反感。關隴世族當時之所以鼎力支持陸昭,正是看重她對老一派舊勛的尊重和回護。即便賀氏這棵大樹已經轟然倒下,但關隴世族在她手裏也獲得了最大的保存和利益讓渡。

的確,這個世道是縱向的,分南北、分地域、分派系,但更是橫向的,分長幼、分資歷、分階層。無論南北士人、東西世族、高門寒門還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都有老去的一天。在老者感嘆滄海桑田、前浪後浪的同時,也都無一例外地希望自己曾經的輝煌被尊重、被善待。

謝雲聞言也是一笑:“侍中雅量恢弘,襟胸獨具,落花流水皆有著意,清風送香,理是自然。”既然對方已謙恭有禮,自己也算有求於人倒也不必時時以長輩之資倚老賣老。

此時院中已設投壺之所,亭台水榭間也有世家子弟開始玄談辯論。王濟遂指向不遠處的顧承業,問一旁的衛漸:“那邊可是顧散騎?”

衛漸應是。王濟道:“顧散騎玄理深奧,不知關隴之家,可有對手?”

面對略帶慫恿的話,衛漸連忙拱手:“關隴雖崇玄者眾,亦知益州有王大家。”

“呵。”王濟笑意慵然,時人以王大家稱呼自己,也是數十年前的事了,“我已非年輕盛時,且藏拙意吧。衛郎君後起之秀,何不試一試?”說完便強拉衛漸離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