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4頁)

就這種不按照常理出的題目,居然還推遲考試……

簡直沒天理了。

-

眼看著這雨已經下到了第三日,還是沒有絲毫停歇的跡象,何似飛從原本每日一碗姜湯,變成每日喝的全都是姜湯。

只不過前面姜湯的味道還足夠辣,後面就很淡了。

估計禦寒的效用也只是聊勝於無。

後來,何似飛覺得可能是自己所想的‘我喝了姜湯,一定不會染上風寒’的心理作用,加之木炭數量翻倍,號房內比此前要暖和得多,前幾日困擾了他的風寒問題也完全消散,在第二場考試的三日期間未曾再出現呼吸不通暢的情況。

收卷後,號房區域一片怨聲載道。

何似飛隔壁那位仁兄去了趟茅廁,回來時路過何似飛號房,先是對他露出了一個苦澀的笑容,最後,在看清楚他的相貌後,仁兄愣了愣,喃喃了一句:“好像有點眼熟。”

在每一場科考未收卷時,所有考生即便是如廁也不得講話,但現在已然收了第二場的答卷,便是可以開口的。

何似飛見他在看自己,微微頷首,然後繼續煮自己的白粥。

春闈期間天氣太冷,即便可以帶很多食物,比如臘肉、蔬菜等,一時半會兒也放不壞,但因為題量太大,一般人沒心思煮是一回事,另外便是因為天氣冷,考生腸胃虛弱,得好生養著。

何似飛這幾日除了甘薯就是白粥配一些清淡的水煮菜,午間是貢院下發的餅子,偶爾不太冷的話,直接便啃,涼了就放在火上烤一烤吃,努力讓自己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好熬過這段寒冷的會試時間。

何似飛這邊吃完、刷了鍋,右隔壁的兄台又敲了敲他這邊的墻壁,氣息虛弱的呼喚他:“兄台,你、你還有心思煮粥、刷鍋。我就吃了點饅頭。”

何似飛道:“今日收答卷,便煮頓好的。”

白粥也挺好吃的。

右隔壁的兄台繼續道:“哎,萬萬沒想到啊,這算科題才只有一道,分值還那麽低……我當時拿到考卷,整個人都要瘋了。”

“可不是麽,我腦子都是懵的,我算了那麽久的算科題,居然不考我計算……”左隔壁的兄台當即接茬。

“真的,按照這個趨勢下去,第三場估計就沒有算科題目了,前面接近二十日都白看書了,早知道有這個時間,我還不如多練練怎麽寫策問。”右邊的道。

左邊的兄台有些奇怪:“哥哥為何如此篤定,第三場的算科題目會沒有……萬一第三場有一大半都是算科題目呢?”

右邊的道:“一聽你就是第一次考吧,跟我隔壁這位兄台一樣,你們倆聲音就聽起來年輕許多。我跟你們不一樣,我三年前考過一次,也是那會兒才知道的情況——三場考試中,難度和深度都是逐步遞進,這是所有人公認的。但還有一點經常被大家忽略,那便是題目的比重問題。比如第一場,算科題占比一成左右,第二場占比一成的一半,第三場只會比第二場更少,這些大概率是遞進關系,算是考官大人們給咱們這些考生的心理暗示。”

這一點何似飛在老師的筆記裏看到過,此前同花如錦和鄒子潯吃飯,花如錦也提到過一些。

不過,相比於考生們覺得這是考官大人對自己的一些友好的暗示,老師筆記裏的意思則是,那是考官們覺得只是出題已經展現不出自己在四書五經上的造詣了,所以要更加細致的體現自己的能力。便是將所有考題難度遞進、深度遞進,每一項考題的占比同樣遞進。

這樣考生們看到了考卷,剛開始可能沒察覺出什麽來,但當考生們考完回去,再回味一下三場考試的內容,幾乎很快就能想通這點,便會下意識覺得出題的考官大人太厲害了。

我輩楷模!

文人嘛,有時候不喜歡明著顯擺自己的學問,覺得那樣太掉價,要的就是暗中堆砌,讓人回味無窮。

左邊的兄台一遍道:“這樣啊,我真的是第一次知道,感謝兄台告知此事。我家那邊比較偏僻,我是我們那兒的第一個舉人,平時也沒人交流這些。”說著,他又感謝了一遍,“多謝哥哥告知啊。”

“不用,咱們身為同窗,我年紀又大些,告知你們一些經驗都是應該的。”右邊的兄台極為大度。

他越是這麽大度,左邊的兄台就越是感謝,兩人隔著何似飛這間號房,寒暄一陣後,左邊號房的兄台忍不住,撐傘進入雨幕中,找右邊的兄台,低聲交換了彼此姓名。

按理說此刻應該是交換名帖,但大家現在都是只有筆沒有紙,只能口頭交流。

何似飛在自己的號房內來回走動,做睡前最後的鍛煉。

左邊那位兄台回去自己號房時,見到何似飛身量這麽高,面相看起來年紀又不大,唇上無須,忽然間,他福至心靈的想到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