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新帝(第4/5頁)

可讓人意外的是,景昌帝並未這樣做,除了大赦天下和開恩科,景昌帝只恩封了一公一伯,其中“公”自然是皇後娘娘的娘家,按照慣例,皇後的父親被封為承恩公。而被封了靖遠伯的這位,就實在太讓人意外了,也是到了今日,朝臣們才知道,原來在永寧州時,鐘統帥竟然救過當時還是三皇子的聖上。

不得不說,這人還真真是好命啊。

······

這幾日,林遠秋一直都納悶自己回京述職的文書怎麽還沒收到。

任石洲知府已滿三年,按理述職公文在年前就該下達到他手上才是。

林遠秋心想著是不是因著忙碌先帝的喪事,才致使述職的事往後延了。

哪知沒過兩日,京中突然來了聖旨。宣旨公公正是小桂子,當初三皇子來塞北時,林遠秋就見到過他。

不過這會兒林遠秋的心思全在聖旨上,因為他升官了,聖上給他升了兩級直接任命了戶部尚書一職,且到任時間就在兩個月後,所以,他馬上就要回京城了。

想到回去時,他們又是全家齊出發的那種,林遠秋也沒耽擱,待送走宣旨公公,就很快回到後衙,把此事告訴了爺奶和爹娘,還有鈺柔。

對了,想起小桂子告知他的喜訊,林遠秋忙對妻子說道,“鈺柔,聖上給嶽父封了靖遠伯。”

聽到父親竟然被恩封了爵位,鐘鈺柔一時沒反應過來,等看到相公確定的眼神後,鐘鈺柔忍不住紅了眼眶,她還記得父親在涇州大營時的不易,如今父親總算有了成就。

而林三柱,原本因為自家狗子升了大官就已樂得飛起,這會兒再加上親家的大喜事,所以笑著的嘴就沒合攏過。

馮氏也是滿臉喜色,為自家兒子高興,也為兩個小孫孫,她家墨逸和墨衍可有個當著伯爺的姥爺了呢。

老林頭和吳氏自然也笑得見牙不見眼。

可片刻之後,吳氏就忍不住心急了起來,“哎呦,你說都咱們要回京城,那作坊該咋辦啊?”

一聽這話,馮氏也立馬跟著著急了起來,“對哦,咱們的繡坊可咋辦,前日才又招了十來個繡工呢,總不好讓她們全都回去吧。”

再說,如今繡坊裏可雇了不少人在做繡活呢,要是突然關門了,想來這些婦人會很難過才是。

想到每次發工錢時,婦人們一張張笑臉,鐘鈺柔也覺得把作坊關了不是個事兒,可她一時又想不到好的法子出來。

對於作坊的安排,其實林遠秋心裏早有了盤算,所以這會兒他很快給出了自己的主意。

等聽到竟是把作坊交給秀娥她們經營,吳氏和馮氏,還有鐘鈺柔都忍不住點頭,對哦,這麽好的主意她們怎麽就沒想到呢。

如此,她們就不用擔心女工們失了掙銀錢的活計。

先前秀娥她們跟著學了不少繡品花樣,要打理好作坊自是不難。

何況做好的繡品會有客商直接上門來收,秀娥她們只要帶領人把繡活做好就成。

既然拿定了主意,吳氏也不耽擱,很快讓婆子去請秀娥這些人過來,好一起商議作坊的事。

而老林頭,則派家丁去告知大老爺二老爺家裏馬上要回京城的事。

······

對秀娥她們來說,能接手作坊,也算是意外的大喜事一件了。

雖如今日子過得美滿,可包括秀娥在內的二十七位曾經的山妻,永遠都忘不了在巫山時的那段悲慘經歷。所以她們希望自己能接手老夫人她們的善行,也去幫扶窮困的婦人們。

至於打理繡坊的人手,自然是不用愁的,算上嫁到定胡縣的桃花,她們可有二十七人呢,再加上各自的夫君,那就是五十多人了,有這麽些人手,哪還用擔心打理不好作坊的道理。

於是,不出三日,石洲府和永寧城,還有定胡縣的三家作坊,就完成了交接。

關於石洲知府的下一任人選,景昌帝並未另派官員過來,而是直接把高同知提到了知府的位置,賀通判也往上升了一級,如今已是賀同知了。

高、賀兩人知道,此次他們之所以也跟著升了官,全因稻谷的新種植法,也就是沾了林大人的光。

此去京城路途遙遠,擔心爹娘吃不消路上的奔波,與之前一樣,林三柱又去藥鋪買了人參回來,除了家中的孩子,其他人都燉湯喝了幾回,包括秦秀才也都沒落下。

······

到了林遠秋離開的這日,高知府和賀同知早早過來相送,還有眾書吏和衙役。

衙署門口有不少百姓在等著,看到知府大人乘著馬車出來,好些人情不自禁的流起了眼淚。

想到城裏的新房,再想到如今的谷滿倉,種種的這些,全因他們有一位全心為民的知府大人啊。

林遠秋看到人群中有好些熟悉的面孔,楊家姐妹三人、後寺村的村民,對了,還有秀娥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