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新帝(第3/5頁)

景康帝想到自己當政四十余載,河清海晏,國泰民安,也算不負先帝所托了。

對了,還有百姓們賴以生存的糧食,景康帝很快想到了今年的稻谷收成,也不知此次全面采用新的種植方法,效果如何。

······

朝臣們只以為聖上不日就要大行,可一連半個月過去,那讓眾人掛著心的喪龍鐘卻一直都未響起。

這下,大家都忍不住往好了思忖,想著聖上的病體是不是有所好轉,只有三皇子知道,父皇這是在等著各地上報的糧食奏折呢。

只是隨著各州府的奏報陸續送達京城,三皇子也是第一時間就念給病榻上的景康帝聽,可三皇子發現,父皇聽到各地的糧食都超出以往的豐收後,雖臉上帶著笑,可眼裏依舊有著期待。

彼時景康帝已滴水未進三日了,而從昨日開始,所有皇子和皇女都已經寸步不離的守在養心殿這邊了。

看到父皇強撐著一口氣的模樣,三皇子突然想起,石洲府的奏折還未送來,所以,父皇不會還在等著那邊的奏報吧?

果然,像是為了印證三皇子的猜測一般,只見榻上的景康帝嘴角動了動,三皇子湊近去聽,就聽到“林修撰”三個字。

李禎頓時淚目,他記起年初父皇與自己說的話。父皇說,期望今年石洲府的稻谷收成能再更上一層。

當時李禎想的是,如今這般的好收成已是前所未有,要想再超過,怕是很難吧。

可景康帝卻不這樣認為,都說一回生,二回熟,越是往後,種植經驗越精進,能超過先前不是沒有可能。

九月二十九這日,石洲府的奏折終於送了過來。

接過吳公公手裏的奏報,三皇子很快去了榻前,此時的景康帝已是彌留之際,在聽到“石洲府”三個字時,他動了動眼皮。

見狀,三皇子也不耽擱,展開奏折後就高聲念了起來,“微臣石洲知府林遠秋啟稟聖上,今歲谷稻已收割完成,田稅也已征收入庫。稟聖上,石州府兩千三百七十頃水田,共收稻谷一百零六萬六千五百擔,比去歲多收一千三百二十擔。稟聖上,微臣甚喜,常言年豐時稔、盈車嘉穗,食糧之豐,即百姓之福,亦能乾坤穩固,大景江山定萬代可昌啊······”

景康帝嘴角帶笑,眼睛緩緩閉上,宛如睡著了一般。

······

景康帝駕崩的喪鐘終於敲響,連著四十五記的鐺鐺聲,寓意著帝王的九五之尊。

不到半盞茶的功夫,城中家家戶戶的大門口就掛上了白布,百姓們都自覺的穿上素衣,家裏的燈籠也都換成了白色。想到景康帝的勤政為民,眾百姓都忍不住嗚嗚嗚的哭了起來。

登遐,確定典喪官,文武百官身著素服進宮吊唁,帝室哭踴如禮。典喪官開始料理太宗皇帝的後事。太宗正是景康帝的廟號,有發揚光大祖宗基業之意。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殯天已是無法挽回的事實,對於大景朝的朝臣來說,此刻並不是悲傷痛哭的時候,當務之急自是扶持新君繼承大統,以安天下。

太宗皇帝的遺詔很快在內閣大臣的見證下,昭告於天下,和眾朝臣猜想的一樣,新君人選正是三皇子李禎。

朝臣們當即朝新君跪地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至於登基的日子,要等欽天監選了吉日。

新帝很快下了第一道聖旨,命鐘榮接手京郊大營統帥一職,並負責先帝喪禮期間的京城治安。

對於這樣的安排,眾朝臣並不驚訝,他們還記得大皇子篡位那日,全賴鐘校尉化險為夷呢,所以新帝對他委以重任實屬正常。

只是不知鐘校尉是何時為聖上所用的。

對於旁人的猜測,鐘榮並沒理會,他還跟先前一樣的想法,那就是只效忠當今聖上。

······

林遠秋是在景康帝駕崩後的第三日得知消息的,雖有思想準備,可當這事真正發生時,他還是覺得有些突然和難受。

府衙很快貼出了國喪告示,在這期間,不管是官員還是平頭百姓,一百天之內不許作樂,七七四十九天不準屠宰。在國喪期間,也不可穿顏色鮮艷的衣服。至於嫁娶之事,只能延期到百日之後進行。

如今已是十月,百日的時間正好包含了除夕和來年的整個正月,所以今年的過年,林家難得沒有喜慶的氣氛。

······

二月初八,李禎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景昌。昌有興旺、興盛之意,寓意著大景朝日後的繁榮昌盛。

在眾朝臣看來,新帝登基,自然少不得一番動作,比如清除其他幾位皇子的勢力,然後大肆嘉獎和恩封親信,好鞏固自己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