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帝陵之事(第2/3頁)

於是她將食盒之物一一取出,按姜握當年所說道:“雞算不得葷腥,總要用一點補一補。”

其實所謂葷腥,葷是蔥、蒜、韭等味道濃烈之物。

而腥才是肉食。

而在此時,雞確實是‘禦賜’不算腥的。這裏頭還有一樁故事——

原是太宗年間,為了打擊臣子的貪腐問題,二鳳皇帝規定了,朝臣到下面郡縣視察,不得用肉食。

也算是防止鋪張浪費超標餐飲。

然而太宗皇帝有一很看重的臣子馬周(若非死的早,這也是他想留給兒子的宰相),就喜歡吃雞,做禦史的時候去下面視察,沒忍住還是吃了當地的雞。

馬周因此事被人給告了,而太宗皇帝就直接開除了雞的腥籍——

他金口玉言道:“朕禁禦史食肉,食雞尚何與?”肉與雞何幹?[1]

告狀的官員:……

此事就這麽過去了,下旨的皇帝英明無礙,吃雞的馬周無受罪責,倒黴的,唯有雞罷了。

姜握:可見,高宗那種‘規矩不拘束我,而當為我所用’,而且有些時候睜眼說瞎話的性格,是很有些遺傳在裏頭的。

她想起‘雞族悲痛過往’之時,皇帝已經將早膳取出。

很簡單落胃的早膳。

兩道清淡素菜。

一盞松茸雞湯,上面的油已經撇掉,除了松茸外,只有幾塊雞肉。

另外就是一碗燉的嫩嫩的蛋羹。如果說雞還是在鉆空子,那麽這碗蛋羹便是實在的葷腥了,裏面放了剁的細細的魚蓉。

此時皇帝邊端過蛋羹,邊說起了阿鯉。

“朕從洛陽離開的時候,阿鯉又胖了些,手臂似嫰藕節似的。還有那小手背上,都胖出了小窩。”

皇帝舀了一勺雞蛋羹,頓了頓後才說出了不太吉利的話:“曜初道,她記得弟妹中唯有顯兒,小時候是虎頭虎腦的。”

曜初說這話的時候,顯然是很擔心女兒似舅。

而姜握眼前,也不由浮現出周王小時候,那種圓頭圓腦圓肚皮小和尚的樣子。

然後,又想起周王這些年的言行舉止。

那……確實是值得擔心一下。

“曜初把尚藥局的兒科大夫,挨個宣到鎮國公主府去了一遍不說,還從外頭也請過兩個老大夫來看過。倒是都說,如今這樣還無妨。”

“許多孩子都是奶膘,將來停了喂奶,許就慢慢瘦下來了。”

“算起來,等咱們再回去,阿鯉都能吃蛋羹了。”

就這樣說著洛陽的家常閑話,姜握吃過了一碗蛋羹,喝了一碗雞湯。

其實她身體有系統作保,不吃不喝不睡也沒什麽大問題。但昨兒的一場放聲而哭,一夜的沉沉睡眠,以及今晨的一頓熱乎乎的早膳,才讓她覺得像是大病初愈。

宛如皺巴巴的靈魂,又被人拿出來撫慰熨平一般。

*

用過飯後,有千騎親衛遞進來送奏報。

聖神皇帝巡遊在外,日常朝事庶務皆由監國的皇儲代政,但官員任免、春種秋收等大事,自然還有奏報飛報皇帝。

而曜初又是頭一回監國,且她深知,這次監國頗有點意外兼趕鴨子上架的意味。

原本在母親和姨母的計劃中,應當是她做一兩年皇儲穩一穩後,再西巡長安,給她一次監國的歷練。

此番既然是意外,她就要做的更妥帖謹慎些。

於是連許多庶務的處置也都寫明回稟。

除了皇儲的公文,亦有私人信函,問及母親的行程安穩,是否到了長安,姨母身體如何。

皇帝就隨口說了一句:“等咱們啟程去蜀中,接曜初的奏報,就要晚幾日了。”

“什麽?”

姜握本來在與皇帝一起看神都奏報,聞言都怔了:“陛下也要去蜀中?”她原以為陛下會在長安等她回來。

皇帝離開兩京……

聖神皇帝點頭反問道:“怎麽?先帝能來去蜀中,朕去不得?”

姜握道:“可先帝離開兩京入蜀時,有陛下在代政監國。”

皇帝:“如今神都也有皇儲在監國。”

姜握頓了頓:“那長安豈不是無人坐鎮?”

皇帝:“在昨日朕過來前,長安本就無人坐鎮。”

姜握:雖然總覺得哪裏不對,但又很有道理似無法反駁。

聖神皇帝道:“朕也在朝堂上撐了許多年了,從未能抽身走一走。”有她在,先帝除了能養病,還能任著性情到蜀地去看兄長。

如今……

“裴卿那話是如何說來?水鬼替身是吧。”

“讓曜初先多勞累些日子吧。”

做二把手代政——需一邊壓著下面朝臣處置政務,一邊還要顧忌上面一把手的心思,同時又得分出精神看顧膝下年幼孩子的勞碌時光,她經歷過,並走了過來。

也該曜初去走一走,淬煉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