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帝至長安

天授二年二月。

翠微宮。

崔朝亦一夜未眠。

他立在翠微宮一處不顯眼宮殿的窗口處。

從這間屋子望出去,正好能看到觀星台。

身後的桌上,是一盞一夜未動此時已經冷透的茶,以及一副望遠鏡。

望遠鏡是李淳風之物。

當年城建署做出最早的幾只望遠鏡後,姜握除了送去給戰場上的文成等人後,自然還留了一枚給師父。

雖做不成後世的天文望遠鏡,但也聊勝於無。

與羅盤一樣,李淳風是很喜歡這件禮物的。

李淳風是在來翠微宮之前,把這枚望遠鏡單獨給了崔朝。並且讓崔朝在翠微宮觀星台外,尋一間能望到觀星台的殿宇,等著姜握。

其實原本,得知師徒兩人要往翠微宮一行後,崔朝本不欲跟從打擾的。

然而李淳風如此要求,他便明白了。

*

就像當年袁仙師故去,崔朝因擔心姜握,拿著她寫的那首‘我亦飄零久’去給李淳風看一般。

如今,李仙師也是在擔心姜握。

於他而言,能在太宗皇帝仙逝的翠微宮,在他最熟悉的觀星台上離去,還有弟子陪伴在側,自是此生心願圓滿,一了百了。

然而,被留下來的人怎麽辦。

故而李淳風提前將望遠鏡,以及一張他親手繪的翠微宮簡圖交給崔朝。

他甚至還提前給崔朝規劃了一下路線:“我們應當會去看看這些宮殿。你們避開正門和這幾條宮道,從翠微宮南門進來吧。”

你們,而並非你。

崔朝更確定了李淳風之意。

於是崔朝落後姜握半日進翠微宮,並不是孤身一人來的。他帶來了宮中善於裝裹遺體,以治棺槨的喪吏。

此時,他們都安靜等在這院中。

故去者仙魂渺渺,再不受羈絆。

然而活下來的人,總還有許多世俗中事要做。

就在黎明到來,天光有幾分亮起時,崔朝曾取過李仙師留下的鏡子看過姜握一回。

見她一夜新生的白發便知……師父應當是已然仙逝。

而不用望遠鏡後,崔朝自是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能遠遠看到一道素白身影立在觀星台的最高處。

衛國夫人過世後,姜握自不會再著紫袍金帶的耀目官袍,亦早去官帽。

此時崔朝遠望她。

霜發抱素月,似欲飄然乘雲去。

有那麽一瞬間,崔朝在想:若你真能乘雲歸去,也好。

**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許多年前,姜握第一次走上觀星台,就想起過李白這首詩。

而今日,再次想起這首詩,心境自不同。

不光因為她的長輩皆已化作天上人,也是在努力去想一些以後的,似星點光芒一樣,還會令她期待的事情,來壓下自己捏碎系統內那枚紅色骰子的心思。

她在細細算著——

如果,她能堅持活到七十六歲的話,李白就出世了。

再想想杜審言以及他已經出生的兒L子,如果她能活到八十七歲的話,杜甫也就出生了。

當然,白居易她肯定等不到就是了,畢竟她肯定活不到一百五。

說起一百五十歲,姜握不由想起孫神醫。

在孫神醫故去後,他的諸多醫書、典籍,自然都按照他老人家的遺願,歸入了上陽宮醫學院。

但朝廷的集賢殿書院和史館,也都分別派出了數名專門負責抄寫的女吏,入駐醫學院的【醫學著作陳列室】,將諸多書目都抄寫以做備份。

姜握是去史館看過的,孫神醫一世著作頗多,需由各色軸、帙、箋區分,方能分類檢索。

而負責擬孫思邈孫神醫人物志初稿的,正是已經在歷史學院深造一年有余,而且名列榜首的裴韞。

她遇到了一個難題:孫神醫的年紀。

孫神醫的年紀頗多傳說,甚至按照最早的傳說,孫神醫是活到一百六十歲還有余。

裴韞來請教姜握——大司徒是她如今所認識的,如今還在的,與孫神醫相識最早的人了。

姜握想起四十年前,她亦有此疑惑,那時孫神醫就笑道:“有時候想想生前身後事——以我的《千金要方》,後世醫史上應當也有點薄名。”

“思及將來史官頭疼於記錄我的生年時,便頗覺有趣。”

孫神醫一世走在醫道之上,解開了一個個的謎團,卻頗有童趣地想要讓他的年齡成為一個謎。

姜握看著眼前如今‘頭疼的史官’。

她對裴韞如實道:“我亦不知。”

“就將所有能尋到的傳說、記載都錄入史冊之中吧。”

*

思緒散漫如風,直到天光亮到無法忽視,太陽甚至開始刺目——

姜握終於有了勇氣轉過身。

師父雙手交疊,坐在椅子上,安然如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