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帝陵之事

在這個最初的,至為熟悉的太極宮宮正司的小屋內,皇帝想起了許多舊事。

兼之要照看身旁人,前半夜,皇帝自然無眠。

而在數次撐起身子去看姜握情形時,有一回,皇帝手下還按到了一物,硌了掌心一下。

帳中昏暗,但皇帝也不用看得多清楚,甚至在被硌到的一刻,就知道了這是何物。

她摸過來放在掌心:果然,是一枚骰子。

只是……

皇帝撩開了一點帷帳,借著桌上擱著未熄的一盞燈,確認了下不是光線昏暗的錯覺,而是手中捏著的,就是一枚紅色的骰子。

骰子哪有做成紅色的?

若做成紅色,原本被描紅的一點和四點倒是顯不出來了。

皇帝細看了看,發現這骰子是被拿赭紅色的顏料,一筆筆塗成紅色的。

哪怕並不知一枚殷紅的骰子代表什麽,但皇帝下意識不太喜歡這枚觸目朱紅的古怪骰子,於是暫時放到了枕下,預備明日自己收走。

自她安慰過後,姜握倒是沒再發抖,睡的熟了。

但聖神皇帝看著帳子上簡單的花草紋,倒是久難入睡。

於她而言,不知怎的,方才看過那枚紅色骰子後,看到上面一層層塗抹的顏料,倒是想起了一物——

棺槨。

也不怪皇帝忽做此想:一來,她此番前來,為的便是喪儀事,自多有感慨生死之事。

二來,《禮記》中關於帝王喪儀,有一舊俗:“君即位而為椑,歲一漆之,藏焉。”*

也就是說,皇帝在登基後,就要為自己準備棺槨,並且之後每歲要命人精心再上一層漆,好生貯藏,只等……駕崩而用。

雖說聖神皇帝登基以來,多改禮法。

但也不是全盤推翻,自會取精言而用之,比如上陽宮建學之時,姜握也曾提過《禮記》裏那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再比如這棺槨之事。

聖神皇帝,也已然為自己準備了棺槨。

畢竟,她登基之年,就已經年過五旬,說句陰間一點的話,這個年紀,李唐的先帝們都已經做完皇帝駕崩仙逝了(李淵除外)。

怎麽會不思考身後事。

只是,有一樁事總是讓她有些猶豫,雖心中知該如何去做,但尚未能一言九鼎下旨,從此再無更改——

那便是帝陵。

從前兩年,新朝新帝,諸事千頭萬緒,此時暫壓不提也罷了。

可如今,皇儲都定下且可於神都監國,帝陵事,似不宜再拖下去了。

聖神皇帝想到半夜,才因連日趕路的疲倦而睡去。

在朦朧睡去前,她帶了幾分嘆息之意,撚了撚掌中發絲。這一掌發絲中,青絲半矣。

**

次日清晨。

姜握睜開眼。

這月余來難得的一場沉睡,加之藥效的緣故,讓她醒來後尚有些昏沉。然而,心情卻已經平復了許多。

讓她有點驚訝的是,皇帝竟然也未起。

似乎知道她在想什麽,皇帝開口道:“可以再睡一會,外面下雨了。”

二月,雖還是寒冷,但卻已經是被稱為仲春的月份。

且正對震卦,正所謂萬物生乎震。

故而仲春乃春雷乍動驚去冬日,萬物將要生發之兆。

於是姜握道:“是今歲長安的第一場春雨。”

直到有食物的香氣飄來,兩人才起身。

雖然此屋比起帝王寢宮自是窄小而簡陋,但時隔數十年再住回來,兩人都沒有什麽生疏之感。

皇帝甚至都沒怎麽想,幾乎是下意識走到某一處櫃子前,取出了新的巾櫛用具。

待兩人坐在桌前,食盒還未打開,姜握就聞出了是什麽食物。

“雞湯?”

似乎皇帝一來,將她的五感又帶回來一樣。

皇帝點頭道:“朕來之前,特意打發人去顯兒拿走的雞。”並不是李顯養的雞就真的好到天上有地下無的,而是皇帝特意提一提孩子們,想來她就算沒胃口,也總會吃一點。

到底是顯兒辛辛苦苦親手養大的,連給她這位皇帝兼生母送禮,都只拎兩只來的周王雞。(之前發給女校學生人均兩雞,只是周王自掏腰包買了司農寺的好雞,並非他親手所養)

說起來,若按血緣來論,姜握其實不必按照禮法守孝。

陶枳是養姑姑,而李淳風是師父。按禮,師父過世,弟子無需以身服喪,只‘心喪’即可。

但聖神皇帝自然知道,她此時心境,與送走父母也無甚區別了。

聽崔朝說起,她皆是按照“三日不食,既殯方粥”來做的。

昨日皇帝的注意力都在她的白發上,此時才覺出,人也消瘦了些。

聖神皇帝還記得先帝過世時,她亦是服喪茹素,那時姜握就跟自己念叨,人是不能光吃米面的,還是要吃肉蛋奶這種,含有‘蛋白’的食物才行。